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人成地址在线观看

        兩岸金融交流之六:股市開放

        2009-04-29 10:54     來源:SRC-4761     編輯:胡珊珊

          海峽兩岸的資本市場萌生后都有一個不斷開放的過程,雙方長期以來都沒有向對方開放,這一狀態(tài)直到近兩年才有所改變。

          大陸資本市場向臺灣開放的階段

          大陸資本市場向臺灣企業(yè)及投資者開放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0年到2003年,是臺灣企業(yè)上市大陸B(tài)股階段。大陸的兩個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上海證交所與深圳證交所于1990年12月先后營業(yè),但不允許臺、港、澳投資者參與。1992年,推出人民幣特種股票(B股),在滬、深兩市分別以美元和港元計價交易,允許臺、港、澳投資者參與,以鼓勵境外投資人投資大陸企業(yè),該市場2001年后也對大陸民眾開放投資。1993年,廈門燦坤成為第一家在大陸深市B股上市的臺灣企業(yè)。這段時期有部分臺灣投資者參與大陸股票市場的炒作,但總體而言并不成功。

          第二階段從2003年迄今,是臺灣企業(yè)上市大陸A股階段。1998年12月,大陸第一部規(guī)范證券發(fā)行與交易行為的法律《證券法》頒布并于次年7月實施,由此確認了大陸資本市場的法律地位,大陸資本市場日益完善。2001年10月,當時的外經貿部和證監(jiān)會聯合發(fā)布《關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允許合格的臺灣企業(yè)在大陸證券市場上市。2002年11月,大陸出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境外投資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等,在等值5000萬美元到8億美元的人民幣額度內,可直接投資大陸A股。與此同時,證監(jiān)會、財政部和國家經貿委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上市公司臺灣投資者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2003年12月30日,浙江國祥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首家在大陸A股上市的臺資企業(yè)。截至2008年7月底,大陸滬、深兩市有國祥制冷、漢鐘精機、晉億實業(yè)、深圳信隆等8家臺資企業(yè)成功上市。

          臺灣投資者投資大陸資本市場的渠道

          臺灣投資者進入大陸資本市場主要有三種渠道:一是借人頭開戶方式進入大陸股市,但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存在一定風險;二是在大陸設立公司,以法人身份直接進入股市操作,但需要有較雄厚的資金,因為注冊資金至少需要500萬元新臺幣;三是以間接方式購買大陸境內基金,掌握資金較少或不愿冒股市較大風險的投資者偏好此種方式。

          臺商可以用自己名義開戶合法炒作B股,但炒作A股通常是借大陸民眾身份證開戶。2001年2月大陸開放境內居民買賣B股之前,臺商在滬市B股開戶數有3700多戶,B股對境內居民開放后,臺商開戶數達到8000至9000戶,加上借戶買賣A股的臺商在內,數量應該不下萬人,資金估計高達20-30億美元。臺商炒股資金一般是從臺灣以各種名義匯出美元,通過香港、美國等地中轉后進入大陸股市。炒股臺商對資金中轉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很少通過地下錢莊通匯。這段時期很多臺灣投資者分享了大陸資本市場迅速發(fā)展的成果。

          2006年9月大陸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取代原來的《暫行辦法》后,臺商又成為QFII進入大陸股市的重要渠道。據報道,此前境外資金多半借道香港入境,而現在則借助龐大的臺資企業(yè)進入大陸市場,首期投資額通常小于臺資企業(yè)注冊資本,空缺部分由境外基金出資,在支付必要的入境成本及支付給臺資企業(yè)1-2%的費用后,可以合法地進入大陸股市! 

          臺當局向大陸開放臺灣資本市場

          臺灣證券交易所于1962年正式開業(yè),證券柜臺買賣中心于1994年正式成立。從1983年起,臺灣當局開始分階段開放僑資與外資投資島內資本市場,1990年底開始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赴臺投資,并于2003年取消了QFII投資島內的各種限制,將實施了12年的QFII許可制度改為“一次登記,永久有效”制度。2006年,臺灣當局開放不具專業(yè)資格的一般境外法人及自然人(NON-QFII)直接投資島內證券,基本實現對外資投資島內證券的全面開放。

          然而,長期以來,臺灣當局一直以安全為由嚴防大陸資金入島,包括進入臺灣資本市場。不但嚴格禁止大陸資金直接投資臺灣股市,只允許含極小比例大陸資金的海外公司赴臺投資,且要求QFII須提交不含大陸資金聲明,還以各種規(guī)定嚴格限制臺灣基金對大陸與港澳股市的投資規(guī)模。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zhí)政后,臺灣當局開始積極籌劃松綁兩岸資金往來,逐步對大陸開放島內資本市場,并允許島內資金涉入大陸股市。6月起推出“調整兩岸證券投資方案”等一系列將陸續(xù)實施的多項舉措:

          一是開放大陸資金間接進入臺灣股市。規(guī)定“外資機構”(含基金與非基金)申請投資臺股時,不必出具“不含陸資聲明書”,這意味著陸資可以通過基金形式間接投資臺灣股市。但依臺現行規(guī)定,陸資持有單一上市柜公司股權超過10%時,必須做大股東申報;50天內買進單一公司股權超過20%時,要做公開收購;外資買金融股持股超過5%時,應申請大股東“適格性審查”。

          7月底,臺灣通過了“海外企業(yè)來臺上市松綁及適度開放陸資投資島內股市方案”,預計將在10月開放大陸合格境內投資者(QDII)投資臺灣的股市和期貨市場,這被視為臺股對大陸資金進行的首次“門戶開放”。關于該政策的實施效果,臺灣當局估計,在目前未與大陸簽訂證券監(jiān)管備忘錄(MOU)的狀況下,以大陸規(guī)定的QDII可投資單一國家或地區(qū)占其凈值的3%計算,對臺股投資最大額度為337億元新臺幣(約人民幣75億元),不會對臺灣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二是放寬臺、港資本市場間的資金流動。開放臺港ETF(股指基金)相互掛牌,但臺灣ETF赴港掛牌須得到主管機關核準。由于島內已有投資信托公司表示有意愿到香港發(fā)行ETF及掛牌,臺當局估計開放后半年內,赴港上市交易的規(guī)模將有30億元新臺幣。

          三是允許部分香港上市企業(yè)在臺籌資。開放香港交易所掛牌企業(yè)赴臺第二上市(或上柜)及發(fā)行TDR(臺灣存托憑證),但排除在大陸注冊登記、及陸資直接或間接持股超過20%或有主要影響力的外資企業(yè)。加上香港,目前臺當局共核定了19家證券市場,在這些市場中,上市滿6個月的企業(yè)就可申請赴臺第二上市(柜)及發(fā)行TDR。

          四是放寬基金投資大陸與港澳股市。將投資大陸股市的基金島外投資上限由原來的0.4%放寬到10%,將投資標的為港澳H股與紅籌股的基金投資限制完全取消。

          五是放寬島內券商投資大陸證券期貨業(yè)。將島內券商投資大陸證券期貨業(yè)的總金額比例由券商凈值的10%調到20%。鑒于大陸證券公司規(guī)模越來越大,臺當局取消原本限制券商持有大陸證券公司股份總額不得低于該公司已發(fā)行股份總額25%的規(guī)定。(本文作者朱磊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經濟學博士)

          小資料:

          股指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又被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是以被動的方式管理、同時又可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開放式基金。對ETF基金份額,投資者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交易,也可以像開放式基金一樣申購、贖回。不同的是,它的申購是用一攬子股票換取ETF份額,贖回時也是換回一攬子股票而不是現金。這種交易制度使該類基金存在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套利機制,可有效防止類似封閉式基金的大幅折價。ETF交易價格取決于它擁有的一攬子股票的價值,即“單位基金資產凈值”。

          存托憑證(Depository Receipts,簡稱DR):又稱“存券收據”或“存股證”,是在證券市場流通的代表境外公司有價證券(一般代表公司股票或債券)的可轉讓憑證。TDR即為臺灣存托憑證,是面向臺灣投資者發(fā)行并在臺灣證券市場交易的存托憑證。以股票為例,臺灣存托憑證是這樣產生的:境外上市公司為使其股票在臺灣流通,就將一定數額的股票委托某一中間機構(通常為一銀行,稱為“保管銀行”或“受托銀行”)保管,由保管銀行通知境外的存托銀行在當地發(fā)行代表該股份的存托憑證,之后臺灣存托憑證便開始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或柜臺市場交易。對投資者而言,存托憑證是由存托銀行簽發(fā)的一種可轉讓股票憑證,證明一定數額的境外某公司股票已寄存在該銀行在境外的保管機構。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tài)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