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21日刊發(fā)投稿文章,寫出了臺北人對書店的珍愛。文章稱“那些善待讀書人的書店,就像瘋長的青草,蔓延進了所有街道”,同時作者也在思考“一個城市要有何等的文化尊崇,才能支撐書店晝夜開門”。
文章摘編如下:
只要有空,我會沿街逛一個個書店。我發(fā)現(xiàn),要了解臺北的真正妙處,一定得越過它短暫的建城史。從一排排胭脂般的招牌中,我瞥見了無數(shù)的書局、書店,甚至專買大陸簡體書的書店。那些善待讀書人的書店,就像瘋長的青草,蔓延進了所有街道。
我常在臺北鬧市區(qū)逛街,已經(jīng)獲得一種經(jīng)驗,無論是拐進哪條街道或小巷,你都可以指望撞見很不錯的書店。臺北車水馬龍的街巷對書店的珍愛,真有如南京街巷對銀行的珍愛。只需把南京街頭迤迤邐邐的大小銀行,全部置換成書店,就能復現(xiàn)在臺北逛街的感覺。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臺北的書店比銀行多,而南京的銀行比書店多。大概腦中塞滿大陸經(jīng)驗,等到需要兌換臺幣才發(fā)現(xiàn),在臺北街頭找銀行并不容易。
記得同去的友人,告訴我哪兒有臺灣銀行時,言語中明顯有一種激動,那彷佛是窮盡了臺北街巷以后的重大發(fā)現(xiàn),如同南京友人告訴我某處有書店,那種高度重視的口氣居然非常相像。
有關臺北的一些數(shù)字,我至今銘刻在心。它只有區(qū)區(qū)270萬人,卻供應著數(shù)量驚人的大小書店、收費寫作班和文學堂。比如,誠品書店在臺北有難以置信的18個分店,誠品敦南旗艦店的營業(yè)面積,是南京先鋒書店旗艦店的兩倍,同時敦南店實現(xiàn)了24小時開門的壯舉。
我想,一個城市要有何等的文化尊崇,才能支撐書店晝夜開門,開門需要的不只是勇氣和愿望,它一定用什么抓住了從欲望泥沙中露出尖尖的文化景仰。
在深夜的敦南店,我看見潮男潮女們填滿了書店5層樓的各個角落,不少人抱著嚴肅書籍席地而坐,就像陷進了沼澤地,一坐不起。那時,在他們默默看書的靜穆中,我忽然覺得他們與我是一丘之貉,彷佛生來就中了書的魔咒,終生與書不離不棄,同時體會到了時尚的另一種性格:書與時尚并非水與火,彼此不容。
原來在臺北時尚男女無以計數(shù)的美夢中,與書的邂逅并非巧合,他們每往前邁一步,依舊懂得對書籍抱著請其指點迷津的尊崇。
記得有一天,我特意去臺北的溫羅汀,想見識傳說中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書店。我滿意地從臺師大附近的舊香居,逛到羅斯福路上的唐山書店、華政書局、 雅舍二手書店、賣中醫(yī)書的啟業(yè)書局,再穿過羅斯福路,準備去誠品臺大店時,一眼望見政大考試書店的招牌。當時,我相當?shù)钟|地停下腳步,想避開它。
在大陸,我絕不會走進這樣的考試書店。不過那天,想看看它究竟有什么不同的念頭,讓我沒有看見招牌就逃走。乍看,它像個自閉者,縮在一間地下室,從曲折狹窄的入口通道下去,竟是占據(jù)著上千平方米的排排書架。大概是急于找到那些實用的考試書,我頑固地踱來踱去,最后發(fā)現(xiàn)事實非常簡單:它只在店堂后面有一點考試書。原來臺北的考試書店無意只扮演一個個模擬考場,只給學子們提供一些殭尸般的答案。
書店作出了與大陸考試書店完全不同的選擇,它竭力提供各類考試涉及的所有原著、參考書。說真的,這樣的書店我也愿意在其中徜徉,瀏覽森林一般陳列的文學經(jīng)典、哲學經(jīng)典、科學經(jīng)典……(黃梵/南京理工大學藝文部文學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