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色奇跡”為主題的兩岸大學青年全球環(huán)境論壇24日在臺灣大學萬才館的教室中舉辦。
這是一場規(guī)則特別的論文發(fā)表會議。第一篇論文《城市播種計劃研究——以臺灣及墨西哥為例》12分鐘報告時間里,8位學生接力介紹研究成果,他們分別來自臺灣中興大學生物醫(yī)學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訊息工程系、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系等不同地區(qū)的不同高等學校。
此前一天,這些伙伴才在臺北第一次見面,但彼此已不陌生;過去2個多月,通過網絡討論,他們以團隊合作方式完成一篇大家都投注極大興趣的科學論文。
臺灣師范大學英語系的郭怡均在她負責的論文“緒論”中寫道,墨西哥和臺中的城市菜園生態(tài)讓我們能討論它在不同情境的效用,也讓我們發(fā)現城市菜園的確能給城市人民自給自足的生活。
郭怡均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8個伙伴通過網絡聊天軟件SKYPE參與了論文撰寫的全過程,也認識了彼此。“我發(fā)現年輕人之間的距離沒有那么遙遠,兩岸青年對新觀念、新知識的吸收攝取,彈性非常寬,經過互相討論很容易取得共識。最大的落差其實是用詞,有時候兩個詞講同一個觀念,要互相用網絡搜索比對一下!
為寫好這篇論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李坤就近研究墨西哥城市播種計劃。
來自北京的李坤,因父母長期在北京交通大學工作而被推薦參加這項論壇。他說,合撰科學論文是十分有趣的過程,在相約網絡交流的團隊合作過程中,可以認識新朋友、獲得寫作技巧并共同開發(fā)思想;這也是他連續(xù)第2年參與此活動。
論壇中,還提交有《實現潔凈城市的可能性——以山東日照市為例》、《綠建筑認證——以臺北101為例》、《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環(huán)保瓶頸與展望——以澳大利亞為例》等多元題目的論文。
在多小組的深度合作中,兩岸學子饒有興致地重新認知彼此。臺灣大學游雅杰說,研究“潔凈城市新愿景”問題時需要認識不熟悉的城市,大陸伙伴在工作分配上配合度高而且謙虛,改變她以往所假想的“大陸學生太積極、具有侵略感”觀點。
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秘書長、交通大學應化系教授余艇表示,大環(huán)境變遷與資源短缺將是21世紀青年共同面臨的首要挑戰(zhàn),希望藉由青年學子共同參與這個全球性議題,加深兩岸交流的深度、廣度。主辦方也希望,青年們在交往中“對兩岸和平更有理想與使命感”。
這項“兩岸大學青年論壇”由臺灣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與北京交通大學連續(xù)多年主辦。今年吸引大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9所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12所臺灣大學近200位師生。
25日,與會兩岸青年還將前往新北市政府會議廳,與長期經營臺灣地方建設的市長朱立倫當面交流環(huán)保議題。(完)
[責任編輯: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