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剛過,中央三令五申廉政反腐,強調了嚴禁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風氣大為好轉。
細想起來,人們都有些忘記了中國年節(jié)的真實模樣和實際意義,之所以至此,和人們現(xiàn)今的目標、理想有很大關系。
說到節(jié)儉務實治家,很多學者喜歡舉山西的例子。過去的山西,不是富足省份,卻有著考究的深宅大院,那是過去的山西人世代經營的恒產,為了這份恒產,他們生活的一切有了節(jié)儉的理由,也練就了節(jié)儉的方式,山西也出了讓國人引以為榮的“晉商”,人們甚至由此總結說:“有恒產者有恒心!彼^“恒產”,其實就是人生一個相對長久一點的目標、理想。
一個正確的、高遠的理想可以糾正生活中很多無謂的浪費,包括逢年過節(jié)的“作”(zuo)和“造”,而一個與精神有關的理想,更會在物質滿足之后,避免精神無所放置時的無聊,而這一點,中國的古人早就意識到了。
每次參觀各種古代文明展的時候,總能聽到邊上的觀眾,對著一個個古代物件不解:“這些瓶子裝不了酒,又不能腌菜,古代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已經被物質生活充斥了全部的現(xiàn)代人,似乎不能想像,在古人的生活中,這些華美的物件還有一個無可替代的作用:禮器,祭拜時所用。
無論是祭拜天地還是神靈,在古人眼中,至少還有一個遠離物質的精神世界,需要在一定的時間,以一定的特殊方式紀念,而每個人的精神也就在這樣相對形而上的形式中,得到成全甚至救贖,而這,也是很多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在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始終寄托著人們的精神和希望。
很遺憾,年、節(jié)這些原本應該與精神距離最近的時段,現(xiàn)在全部被商家接管了,或者更確切地說,商家搶在精神建設之前抓住了這個特殊時期,具體地說,是商業(yè)理念左右著廣告創(chuàng)意,廣告創(chuàng)意左右著物質消費,繼而以物質消費代替了整個社會的精神消費,如此這般,怎么可能避免走向享樂和奢靡?對于中國這個尚在發(fā)展中的國家,暫且不說對精神的輕慢,單從經濟基礎上看,我們又何來這樣的本錢?(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