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jié)在北師大的講話,真的太解渴了,非常及時非常重要,讓我們如飲甘泉。9月17日,上海市教育系統(tǒng)開了個學習講話的座談會,老師們的觀點很一致:總書記的講話,不獨是針對具體教學內容的更新,而是強調了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更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指導原則。
育人先育德,人有了脊梁骨才能直立行走;人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精神支柱,就能成為真正的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教師育人、育德的深厚沃土,也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之不盡的精神寶庫。
如何將文化基因植入孩子生命?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要用制度和法規(guī)的形式固化,首先要在學科主渠道、課堂主陣地中貫徹落實。我作為專家,曾經參與《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的制定,提出構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教育為重點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實施體系:“文化認同”,就是把民族語言、民族歷史、革命傳統(tǒng)和人文傳統(tǒng)四項內容列為重點;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不僅要體現在思想政治課上,同時要有機融入所有學科,讓學生充分領略并理解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深厚和魅力,知道根在何處,方能從容面向未來;所有學科都確定了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在傳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融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育與熏陶。
我當了多年語文老師,退休之后,仍然全程參與了上海語文學科的幾輪培訓工作。在探索中我感到,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文本中開掘、過程中點撥、情感上激勵、思想上啟迪”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將知識、思想、情感、價值觀融為一體,讓學生獲得德育與智育的雙重滋養(yǎng)。
要讓民族精神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入耳、入腦、入心,應該鼓勵探索多種多樣的操作方式。比如,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根據各學科性質,上海分學段列出民族精神教育的21門學科的分層指導意見,小學以啟蒙、興趣為主,初中以理解認知為主,高中以理性思考為主。與課改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內化為理想信念,外化為自覺行動。兩年多來,上海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年級一直在沿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誦讀課本》,而小學一年級是通過聽音誦讀,讓孩子們更容易感受古詩文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边@話講到了教育的根本,講到了教師的心里!叭咧v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我們每位教師都應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為人師者,以精彩教學弘揚中華文化,以民族精神鑄學生脊梁,以赤誠與智慧譜寫教育的華章。(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