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勞動者的節(jié)日。勞動最光榮,勞動者也理應享受勞動的果實。從這個意義說,今年的五一節(jié),對資本市場及其勞動者(投資者)而言,名至實歸。
五一前夕,管理層連續(xù)發(fā)布了有關降低期貨交易手續(xù)費和A股交易收費標準、新股發(fā)行改革指導意見、主板以及中小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見稿等政策,這些政策關乎資本市場的基本制度建設,是對股市的長期利好,尤其降低A股交易費,直接使幾千萬股民受益。
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前不久說,A股是一個散戶占主體的市場,這是中國股市與國外成熟股市的顯著差別。散戶占主體客觀上會加強股市的投機性,但任何投機總體上首先不利于散戶。因此,股市的一個發(fā)展方向是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改變A股投資者的結構。但這是個長期過程,在此過程中,對管理層來說,最主要的任務之一,是保護廣大投資者尤其是處于資金和信息劣勢的散戶的利益,使他們不至于淪為制度缺陷的犧牲品。
要做到這一點,途徑無非兩條:一是提高廣大散戶股民自身的風險意識;二是管理層要真正從讓股民獲得財產性收入的目的出發(fā),修復制度缺陷,調整不利于股民的政策。后一點目前尤其重要且緊迫。因為作為居民金融投資并獲取財產性收入的一個主要場所,資本市場中包括印花稅、傭金等在內的交易費用的過高會直接阻礙股民獲得財產性收入。
對此可作進一步的分析。表面看起來,我們取得財產性收入的渠道很多,如出讓財產使用權可以獲得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進行財產營運可以獲得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但實際上,對于普通居民來說,其財產性收入渠道主要集中于有價證券的投資,以及房產的投資和租賃等。而相對于后者,投資股市不需要那么大的成本,且更易變現(xiàn)和套利,所以,其參與人數(shù)更多;何況,目前的房地產泡沫很大,并受到政府持續(xù)的政策打壓,投資樓市已風險很大,因而,股市就成了一般民眾主要的財產性收入來源。
可惜的是,在股市20多年發(fā)展過程中,由于長期未能解決一些基本的制度問題,致使股市在多數(shù)時候沒有給廣大股民提供相應的回報。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近幾年,股市的持續(xù)暴跌使得許多股民深度套牢,不但財產性收入分文未取,連本金也縮水大半,而這些資金多半是他們辛勤勞動所得,其中大部分又是工資性收入。股市投資出現(xiàn)的這種財產性收入負增長情況,與中國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是相悖的,也有違通過獲取財產性收入而改善收入分配關系之政策目的,并將最終影響國家消費市場的拓展及內需主導型社會的建立。
所以,讓股民獲取投資的財產性收入,并非是一個小問題,也非僅關系資本市場的發(fā)展。但股市的制度修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其間的新股發(fā)行制度改革、強制上市公司分紅、完善退市制度、規(guī)范信息披露等根本的制度再造,由于涉及很多復雜的利益關系,存在掣肘,需要一個過程來完成。相較而言,在降低交易費用方面,管理層自主的空間大一點,并可為股民帶來直接的政策效應。
從股民的交易成本來看,目前由于存在券商的競爭關系,雖然傭金已普遍降到0.1%左右,過戶費和手續(xù)費也多被取消,但若加上0.1%的印花稅,股民的實際交易成本在全球范圍內比較,還相對偏高。過高的交易費用,無疑是不利于股市發(fā)展和股民財產性收入的取得的。
因此,盡管此次交易費用整體降低25%,降幅不是很大,但在傳出這一消息到變?yōu)楝F(xiàn)實,時間非常短,反映了管理層對股市和股民利益的細心呵護,尤其考慮到與其他的股市制度變革一同推出,管理層亟待股市發(fā)展壯大的用心,可謂殷殷可鑒。
目前,在我國居民的收入構成中,財產性收入所占比重還很低,這種情況應該改變。而要讓更多民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資本市場。經驗證明,只有真正做到公開、公正、公平,股市才會變得有吸引力。當然,倘若在此基礎上能進一步減少股民的交易成本,人們將可獲取更多財產性收入。從這一角度看,股市交易費用——主要是印花稅——還有進一步下調的必要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