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堂漫畫
12月10日,網(wǎng)絡舉報人周筱赟微博舉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為“兒慈會”)2011年的賬目上,一項“支付的其他與業(yè)務活動有關的現(xiàn)金”金額為48.4億元,遠遠高于當年接受捐贈收到的現(xiàn)金8000多萬元。兒慈會發(fā)文澄清,財務人員的重大失誤將賬目中一項本應為4.75億元的金額,寫成了47.5億元(12月11日《新京報》)。
即便是慈善組織“眼睛里能揉沙子”,但公眾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顯然,公眾監(jiān)督越細膩,慈善組織才有可能少出錯誤,獲得社會信任。舉報人認為兒慈會賬目上出現(xiàn)48.4億元巨款,可能存在洗錢行為。但在筆者看來,雖然質疑慈善組織是公民的權利,但兒慈會大筆洗錢的可能性很小。
不過,即使沒有洗錢行為,并不等于兒慈會的說法能讓人信服。這是因為兒慈會只是承認出錯、否認洗錢,并沒有按照舉報人要求公布相關理事會決議和基金會的銀行入賬和出賬記錄。
兒慈會理應公開相關信息以正視聽,但其表現(xiàn)卻讓人遺憾。而且,針對由于賬目小數(shù)點寫錯從而出現(xiàn)總體數(shù)據(jù)“烏龍”的說法,一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稱,按照慣例這樣的情況一般不會出現(xiàn)?梢,兒慈會的解釋難以獲得輿論認可。在筆者看來,即使真的弄錯了小數(shù)點,也不應該發(fā)生在一家慈善組織身上。
道理很簡單。一方面,慈善組織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捐贈人,賬目出錯顯然是對捐贈人的不負責任,捐贈人自然會懷疑慈善組織的財務管理能力,甚至懷疑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另一方面,從兒慈會以及合作的審計機構來說,不應該多個關口同時失守。從報道來看,兒慈會的財務有三個把關的關口:一是兒慈會財務人員;二是領導審核;三是外聘的財務審計機構。但我們看到,這些關口全部失守。這或許說明無論是兒慈會的內(nèi)部財務監(jiān)管,還是外部的財務審計,都是“擺設”或者說是走過場。這樣的管理與監(jiān)督怎能讓人放心?尤其是“審計失誤情有可原”這一說法讓人難以接受。
毫無疑問,即使兒慈會弄錯了小數(shù)點,也不是一個小問題,說明慈善組織的財務管理漏洞百出。由此,公眾便產(chǎn)生了問題:究竟還有沒有慈善組織存在類似問題?誰來揭開其他慈善組織的財務管理漏洞?
慈善被認為是“玻璃缸里的魚”。在筆者看來,慈善組織的賬目應該比“玻璃缸里的魚”還要透明。財務透明,不僅要求慈善組織和審計機構對所公開的財務真實性完全負責,不能出現(xiàn)半點差錯,而且財務透明才能讓公眾對慈善組織樹立信心。然而,兒慈會的財務問題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種種漏洞,也讓我們看到了兒慈會接受社會監(jiān)督的誠意不夠,因為舉報人要求的相關信息還尚未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