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31日文章】題:惡批十三釵:西方媒體對中國存有偏見的例證
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存有偏見的這種指責似乎并非無的放矢。一個例證就是西方媒體對張藝謀執(zhí)導的南京大屠殺題材影片《金陵十三釵》的態(tài)度。
當電影《金陵十三釵》無緣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以及甚至未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的消息傳來,一些中國人表示,鑒于成見甚深的西方媒體在報道中把這部影片描述為一部反日宣傳片,他們早就預料到了這一結果。
中國與日本在展現(xiàn)二戰(zhàn)歷史的問題上爭執(zhí)不下,很多西方媒體顯然傾向于在報道中使用雙重標準,淡化中國人在日本侵華時所遭受的苦難,把關乎史實爭論的報道演變成對中國政府的攻訐。
關注中國娛樂業(yè)的綜合性新聞博客網站Cfensi上貼出了一篇題為《<金陵十三釵>揭露西方媒體最丑陋一面》的博文,該博文列舉并評論了西方媒體對這部影片做出的傾向性報道。
法新社記者喬納森·蘭德雷思巧妙地把文章題目定為《克里斯蒂安·貝爾否認他出演的中國電影是一部宣傳片》,而文章隨后寫道,這部影片是“中國增強民族團結,反對邪惡日本的系列影視作品”之一……蘭德雷思漂亮地顛倒了黑白,以假亂真———首先主觀臆斷地提出指責,接著把演員對這一指責的否認列為標題,最后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把指責坐實。
《華爾街日報》的勞麗·伯基特和湯姆·奧利克指摘影片“對中國人角色細致入微的處理與將日本人單一地刻畫成惡魔的手法形成鮮明對比”。難道這些人認識不到人性化處理強奸犯和大屠殺劊子手是有失道德公允的嗎?
這篇Cfensi上的博文盡管可能言辭過激,但是把《金陵十三釵》與猶太人遭大屠殺的影片相提并論還是很有說服力的。無數(shù)部有關猶太人遭大屠殺的影片都把納粹刻畫成邪惡的化身,但是沒有一篇西方媒體的報道把這些影片稱為“不夠細膩”的反德宣傳片。
Cfensi上的博文稱,包括美國《綜藝》周刊、《洛杉磯時報》、英國《衛(wèi)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CN N)在內的很多西方媒體也錯誤地宣稱《金陵十三釵》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部分資助,暗示這部影片是受國家支持的民族主義宣傳片。事實上,這部影片只從中國一家民營銀行獲得了貸款。
指責《金陵十三釵》是一部反日宣傳片或是稱其“沒深度”,這絕對是西方主流媒體在報道令人憂心的中日關系歷史時傾向于批評中國的最新證明。對中國抗議日本掩蓋其軍國主義歷史的企圖的報道往往都會演變成有關中國政府有意扶植和操縱不斷升溫的中國民族主義的警告。對掩蓋日本戰(zhàn)爭侵略行徑的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的報道則會變成關于中國本國歷史教材所存問題的討論。
并不是說中國的歷史教科書自身沒有問題,也不是說西方媒體沒有權利討論這些問題,而是這樣的討論需要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在有關日本企圖掩蓋其侵占他國歷史的報道中攻擊中國教科書,這至少在道義上是有待商榷的。
假設一下,西方媒體在談論納粹德國如何對待猶太人時這么寫:“是的,猶太人在二戰(zhàn)時期遭受了巨大苦難,但是以色列也占領了巴勒斯坦的領土,并且殺害了無辜的巴勒斯坦平民!贝搜詫て鸸珣崳猩跽邥恢肛熢谠噲D為大屠殺開脫。但是,西方媒體斷然宣稱“是的,日本確實對中國人犯下了駭人聽聞的暴行,但是中國政府也對本國人民施下了暴行”,而這卻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西方媒體批評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是一回事,而讓其對中日歷史之爭的報道沾染上它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則完全是另一回事。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的指責來轉移公眾對二戰(zhàn)期間中國人飽受日本軍國主義者蹂躪的事實———以及一部分日本人拒絕完全承認這段歷史的態(tài)度———的關注,并且日復一日地如法炮制,這就是我稱之為具有偏見性的媒體報道。(作者 盧宜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