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第二年,陸生報名和錄取人數(shù)均比去年多,但招收陸生博士班和碩士班的臺灣高校中,約一半學校“掛零”。香港《大公報》今日刊文表示,臺灣方面為了吸引陸生赴臺,在不少細節(jié)上作出的修正舉措值得肯定,但至今未撤除“三限六不”政策,確有“治標不治本”之嫌。臺當局應把目光放遠,盡早撤除“三限六不”,為陸生在臺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設(shè)友好環(huán)境。
全文摘編如下:
今年是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第二年,陸生報名和錄取人數(shù)均比去年多,顯示陸生對于赴臺深造的興趣正逐步提高。但臺灣每年招收陸生的名額是2000人,而不論是去年,還是今年,最后錄取的陸生人數(shù)都遠遠達不到這個目標,缺額率分別為46%和34%。今年招收陸生博士班和碩士班的臺灣高校中,約一半學!皰炝恪薄
多年來兩岸在教育領(lǐng)域的交流與合作都是“單向”。早在1985年,大陸就已開放臺生登陸求學。直到1990年代后期,臺灣才允許大陸學子以交換生身份赴臺進行短期學習。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上臺后,致力改善兩岸關(guān)系,并進一步加強兩岸教育合作,于2010年修法開放大陸學生到臺灣大專院校就讀,并承認大陸41所大學的學歷。2011年隨著首批陸生入島,標志著兩岸教育正式步入“雙向交流”。但由于陸生赴臺事宜還處于起步階段,臺灣第一年的招生情況并不理想,加之島內(nèi)配套施設(shè)不完善,陸生頗有怨言。而臺當局在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后,一年來也作出了一些修正舉措。
在大陸不少選擇海外留學的青少年多青睞美、英、歐洲、澳洲等地,對于臺灣的學校知之甚少。島內(nèi)學校為了加強宣傳,今年紛紛主動登陸“推銷”,以提升在大陸的知名度。一些學校還“自籌”獎學金,增加對陸生的誘因。相較于去年招生時間太趕,島內(nèi)“陸聯(lián)會”今年也提早了招生時間,從4月改為1月,緊接著大陸研究生考試結(jié)束后即展開招生工作,而且還取消了年齡限制:40歲以上仍可赴臺報讀碩士班,45歲以上可念博士班。此外,臺教育部門最近通過“陸生來臺所需證明文件簡化辦法”,陸生不僅可節(jié)省高昂的手續(xù)費,還可省卻不少時間。此外,為了方便陸生在臺生活,“陸委會”已批準陸生申請手機號碼,而且可在銀行、郵局開帳戶,“入境”滿半年還可購買汽車和摩托車。
島內(nèi)各部門互相配合,先后推出對陸生友善的一系列政策,而這也是今年陸生報名人數(shù)上升的重要原因。但阻礙陸生赴臺的“大石頭”——“三限六不”至今屹立不動,尤其當中的“就讀期間不允許打工”、“畢業(yè)后不可留臺工作”最為人詬病。在臺灣的海外留學生申請工作簽證后便可工作,每周最長為16小時,為什么大陸學生不可以?有陸生反映,因受政策限制而無法兼任研究助理,讓陸生失去與教授交流的機會,造成學習障礙。有校長也提出,陸生“滿師”后卻要離開,這不等于臺灣幫別人培養(yǎng)人才嗎?
臺灣方面為了吸引陸生赴臺,在不少細節(jié)上作出的修正舉措值得肯定,但至今未撤除“三限六不”政策,確有“治標不治本”之嫌。近年來臺灣生育率低居全球榜首,加之人才流失嚴重,而陸生畢業(yè)后倘若可留臺工作、甚至定居,對臺灣社會的未來發(fā)展應有一定幫助。臺當局應把目光放遠,盡早撤除“三限六不”,為陸生在臺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設(shè)友好環(huán)境。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