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27日發(fā)表評論說,27日是民族英雄鄭成功1662年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355周年紀念日,近期大陸與臺灣都有一些紀念活動。在臺北,8月26日即有一場“鄭成功收復臺灣355周年論壇”,近百位歷史或兩岸學者等出席。主辦單位、中華民族團結協(xié)會榮譽理事長夏瀛洲表示,鄭成功歷史讓大家了解力抗外侮、反殖民的輝煌事跡外,更要以史為鑒,思考兩岸的和平與未來,為中華民族復興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鄭成功是兩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被許多臺灣民眾視為臺灣的“守護神”。從臺灣的成功村、成功街、成功小學、成功大學到各種各樣的有關鄭成功的歷史戲劇等,都反映鄭成功的歷史印跡在臺灣無所不在。鄭成功帶去中華文化,并已成為臺灣的歷史,鄭成功文化已成為臺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認為,在今天的兩岸關系和臺灣政治生態(tài)下,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正視歷史,臺灣才有希望。無論是去中國化,還是去鄭成功化,或者去孫、去蔣,都不可能成功,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歷史,但是卻可能給臺灣造成混亂,造成傷害。如何對待歷史,也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判定或檢驗臺灣政治人物“統(tǒng)獨”傾向的重要指標之一。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