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23日發(fā)表社論指出,由于民進黨領導人初選蔡賴之爭遲遲協(xié)調(diào)未果,蔡英文與綠營基層座談時,竟說出“民調(diào)做下去,民進黨就分裂了”的話。對此,外界的批評有二:一是蔡英文的“工具性”,她把初選和民調(diào)都看成自己保住位置的工具,若無法達成這個目的,就說這些制度有問題。二是蔡英文的“威權(quán)性格”,她把自己放在民進黨和臺灣至高無上的位置,不容他人挑戰(zhàn),無論在野黨或她任命的行政團隊都一樣,這類反民主作風也不斷出現(xiàn)在決策上。
事實上,當蔡英文不斷號召“民進黨團結(jié)”時,人們不能不意識到,身為臺當局領導人的蔡英文已許久不再號召“人民團結(jié)”。面對賴清德的挑戰(zhàn),蔡英文多次喊出“民進黨團結(jié)就會贏”,她心里想的,其實是自己如何繼續(xù)保住領導人位置。
不可否認,蔡英文剛就任臺當局領導人時,確實帶著不少新的“價值”出現(xiàn),諸如婚姻平權(quán)、“司法”改革、“年金改革”、轉(zhuǎn)型正義等,也受到民眾高度期待。然而,這些新價值帶來的社會振奮,很快就淹沒在眼高手低的施政上!盎橐銎綑(quán)”和“司法”改革變成“有膽子說、沒膽子做”的吶喊,貪功躁進的“年金改革”變成一場軍公教“大屠殺”,“轉(zhuǎn)型正義”則在磨刀霍霍中變成整肅國民黨及其周邊組織的工具;包括立意良善的“一例一休”,都因蠻干導致民怨滔天。自此,蔡英文即失去了人民的敬意。
問題在,民意支持的退潮去得太快,而蔡英文的掌權(quán)者覺悟卻來得太慢,不僅蔡當局與人民之間的互信出現(xiàn)了斷層,民進黨內(nèi)的不安與不滿也在升高。然而,蔡英文對此卻毫無警覺,即使在去年底選舉大敗后,她仍然不肯虛心反省,以為自己只要鞏固好綠營的支持便可以高枕無憂。誰料,這樣的太平假象,禁不起賴清德輕輕一推,瞬間即地動天搖,迫使民進黨必須為她修改初選機制。
蔡英文迄今民調(diào)支持度仍落后賴清德一段距離,原因無他,是蔡當局的施政已失去了民心。這點,無論民進黨分不分裂,都是難以改變的事實。深一層看,蔡英文之所以失去民心,主要是她一切建設、一切職位分配都以民進黨為先,一切施政都以鞏固自己的執(zhí)政為考量,而不是以臺灣發(fā)展或全民利益為優(yōu)先。
更糟的是,蔡英文在憂慮民進黨分裂時,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許多執(zhí)政作為都在擴大社會的裂痕。不屑提“中華民國”,傷害了許多民眾的認同;強硬的兩岸政策,不在乎打擊人民的生活;濫用政治任命,破壞了文官體系的中立;恣意為綠營量身修訂特定法案,破壞法制的持平;能源政策一意孤行,使供電和環(huán)境陷于險境;卡管中閔而挺吳音寧,是為了黨派而非事理;婚姻平權(quán)的高調(diào),連許多綠營支持者都被嚇壞;管制言論之嚴峻,更違背民進黨一向的理念。
蔡英文的連任危機,并不是由于單一意外事件,而是蔡當局在施政、用人、任事各方面都一再出現(xiàn)傲慢和硬拗的情況,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最嚴重的是,蔡英文只照顧綠營一小撮人的利益,把自己的連任擺在上位。然而,當失去文青腔調(diào)的粉飾后,她便露出了自私和粗鄙的原色。
民進黨會不會分裂,不是人們關心的事;說初選民調(diào)會造成民進黨分裂,更是危言聳聽的反民主論調(diào)。事實上,在蔡英文的偏私領導下,臺灣社會的裂痕正在持續(xù)擴大,這才是人們更擔憂的事。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