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新聘“國策顧問”、兩岸首位在奧運奪牌的女田徑選手紀政在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大陸只參加7次奧運,奪牌獎數(shù)即躍居世界第一,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臺灣若想加強體育發(fā)展,必須跳脫為失敗找藉口的習慣;經(jīng)濟愈蕭條,愈應發(fā)展體育健全人民身心健康,兩岸體育也更應多多交流,促進兩岸了解。
1944年生的紀政,現(xiàn)任臺灣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她曾于1968年墨西哥奧運奪得田徑女子80公尺跨欄銅牌,為兩岸首位在奧運奪牌的女運動員,也是繼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獲得男子十項全能銀牌之后,臺灣第二位獲得奧運獎牌的選手。紀政退休后,曾任9年“立委”,近年推廣全民運動,常在大陸各城市發(fā)起路跑活動,獲馬政府新聘為“國策顧問”。
比較兩岸運動發(fā)展,紀政指出,大陸1984年第一次參加洛杉磯奧運,一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其實只有24年的時間,參加七屆奧運,奪牌成績卻突飛猛進,變成世界第一,讓國際社會對大陸刮目相看。
對于外界普遍認為,體育選手只有運動是強項,其他智育科目恐難和一般學生競爭,紀政也提出不同的看法。她指出,以前體育界的長輩都是多才多藝,能文能武,他們都不偏頗,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都很平衡。
紀政指出,臺灣體育界害到運動員素質(zhì)與水準的,就是績優(yōu)運動員的保送辦法。這種完全只講運動成就、以運動成績作為保送標準,就可能鬧出高中畢業(yè)保送大學后,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會的笑話,這種偏頗的美意,扭曲提升體育以求五育并重的原意。
紀政表示,她是經(jīng)過深思,和好友討論,仔細慎重考量后,才決定接受馬政府無給職的“國策顧問”,因為她希望在所剩無幾的時間,能為體育做一些事情,她會結(jié)合體育界大公無私的人,一起來加強體育界的發(fā)展。
紀政強調(diào),盡管現(xiàn)在經(jīng)濟蕭條,臺灣遭逢經(jīng)濟危機,大家郁卒,但百姓更須要身心保持健康,這就要靠運動,臺當局也需要普及興建運動設施,然后廉價甚至免費的提供民眾使用,才能維持人民身心健康、快樂。
紀政也十分認同兩岸必須體育交流。她最近經(jīng)常參與一些民間大型體育活動,在大陸許多城市發(fā)起兩岸路跑活動,就是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大陸內(nèi)陸城市了解臺灣。因為大陸人對臺灣很感興趣,很好奇、但不了解;透過兩岸體育交流,可以增進彼此的互相了解。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