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28日社論指出: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結束到現(xiàn)在,兩岸政治關系前景依然不明,大陸方面顯得低調(diào)自制,對蔡英文與民進黨并無惡言,呈現(xiàn)風平浪靜景象,這樣的自制是正確的,也值得肯定。然而,風平浪靜是否只是山雨欲來前的片刻平靜?
表面的平靜并不代表海面下不是洶洶暗流。平靜中卻讓人擔心,真正的風暴正在醞釀中,而且可能不用等到蔡英文5月20日就職,從2月馬當局正式進入看守期間,大陸對臺政策恐怕就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對此一險峻情勢,臺灣民眾不能懵懂,贏得執(zhí)政的民進黨,更須拿出積極行動化險于未然。
這樣的險峻,反映在幾個層面上。以“九二共識”為例,蔡英文從選前到選后,不斷的通過多次微調(diào),試圖貼近“九二共識”。顯然蔡英文也很清楚,“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的關鍵基石,基石不在,不只兩岸關系地動山搖,她風光贏來的執(zhí)政權也可能天崩地裂。
文章說,對于蔡英文切香腸式的“微調(diào)”,大陸既不否定,也未肯定,而是行禮如儀的回到三段論:“堅持九二共識、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只是言語冷漠,在政策行動面上,緊縮式的行動已悄然展開,以馬英九在兩岸3個指標建樹為例:“陸客來臺、各項兩岸協(xié)議、兩岸直航”,除了兩岸直航目前沒有受波及,陸客來臺已傳出大幅緊縮,意謂每年200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陸客消費收入將受到重創(chuàng),云朗觀光集團總經(jīng)理盛治仁已發(fā)出旅館倒閉潮的警訊。目前進行中的各項兩岸協(xié)議的談判,實質(zhì)上也陷入全面停擺,能不能恢復尚在未知。
這些警訊交織出讓人憂心的畫面,大陸方面似乎顯得心意堅定,會依自己需要與步驟行動,過去大陸在決定兩岸政策時,受美國因素、臺灣因素、對國民黨感情這“三因素牽絆”的考量似在大幅下降。所差的只是,在民進黨的新“立委”或新領導人走馬上任前,還沒有撕破臉。這將讓臺灣未來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這是臺灣民眾不能掉以輕心的地方。
欲解此危局,除了涉及陸方善意與全局考量外,更重要是蔡英文的行動。首先,蔡英文必須揚棄過去“猶抱琵琶半遮面”、模糊的兩岸態(tài)度。尤其在“九二共識”的問題上,不能再玩擠牙膏式的“底線猜謎”游戲。蔡英文必須一步到位,清楚的在“九二共識”問題上表達立場。兩岸關系究竟是什么關系?國與國關系?特殊國與國關系?一國兩區(qū)關系?或敵對關系?
大陸方的底線很清楚,不會接受“九二精神”、“九二歷史事實”這類擦邊球式的文字游戲,陸方要的是“九二共識”所代表的兩岸關系,不用“九二共識”名詞,就必須直接面對“一中”問題。
蔡英文不該誤判,算計馬當局的看守期可以幫她贏得4個月的緩沖。在多數(shù)黨“組閣”議題上,蔡英文一步不讓,除了不想改變“憲政慣例”外,最大的原因,顯然是還沒準備好,特別是“兩岸關系”,她不想立刻面臨兩岸的攤牌,于是想讓馬英九繼續(xù)當4個月的人肉盾牌。
這樣的算計,未顧念臺灣空轉(zhuǎn)的風險,缺少政治家的格局,同時,蔡英文也高估了馬當局當人肉盾牌的能力。馬英九走下政治舞臺已是近在眼前的必然,大陸還會有多少的懸念與掣肘?然而,蔡英文既然已做出拒絕多數(shù)黨“組閣”的選擇,馬英九也已讓步任命張善政為看守“閣揆”,那就請蔡英文好好把握這4個月的馬當局看守期。
文章認為,蔡英文應該解決如下問題:一步到位解決與大陸的“九二共識”歧異,兩岸關系的定位需要清晰。并透過多管道與大陸溝通,建立信任基礎。好好利用4個月過渡期促成“藍綠和解”,內(nèi)部團結度高,才有整體力量去因應,才有機會越過難關,至少好過分散分裂。四是,面對臺灣年輕世代高漲的“天然獨”與“反中”情緒,必須擔當降溫者,同時要顧及大陸人民情感,在臺灣主體意識與中國夢之間找到中間帶,找到有智慧、能包容的接融點。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