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在北京大學參觀交流。(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
老友相見,相談甚歡;你來我往,友誼之花生根發(fā)芽。
去年,馬英九率團來大陸祭祖,并率領臺灣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在兩岸青年之間播下友誼的種子。隨后,應馬英九邀請,大陸5所高校師生回訪臺灣。一來一往,友誼的種子逐漸生根。
今年,馬英九再次率領臺灣青年來到大陸,在廣東、陜西、北京展開尋根、參訪、交流之旅。再次相見,兩岸青年老友重逢,笑逐顏開,互道“好久不見”。馬英九也再向大陸學子發(fā)出回訪臺灣的邀請。
一年來,兩岸青年你來我往,從陌生到熟悉,從“歡迎你來”到“歡迎再來”,友誼愈發(fā)沉淀,成為兩岸之間一段佳話。
在北京大學,臺灣學生李亮頤難掩見到老朋友的喜悅,還特地帶來了禮物——鳳梨酥。北京大學博士生楊晨是去年赴臺交流大陸高校師生團的一員,他表示,“又見到老朋友,非常驚喜,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迸_灣大學的劉秉叡也難掩見到老朋友的激動,只是“想到一會兒就又要分別,就感到十分不舍”,感嘆“希望我們這樣交往的例子可以成為更多兩岸青年來往的榜樣”。
“渾然天成、欲罷不能!眳⒃L中,馬英九多次用這八個字形容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
交流,可以增進了解、化解誤解,也是厚植情誼、實現(xiàn)夢想的契機之所在。
我們看到,語言相通、年齡相仿的兩岸青年朋友,交流起來不存在任何障礙,友誼萌發(fā)得自然而然,所謂的隔閡并不是天然存在。當彼此腳步走近,心靈拉近,頓覺“原來我們都一樣”。
我們也看到,在短短的11天里,臺灣青年們通過實地走訪,對大陸有了全然一新的認識。
在廣東,他們看到了大陸高科技的發(fā)展;在陜西,他們感受到了大陸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北京,他們重溫抗戰(zhàn)史,領略了長城的巍巍壯觀,感受了百年北大厚重的文化底蘊。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迸_北大學學生林新越感嘆,此行他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大陸科技的飛躍,與過去的認知大為不同,希望更多島內(nèi)年輕人跨過海峽,看見真實的大陸。立志成為電影導演的臺灣世新大學學生蘇偉恩則說,未來想到大陸發(fā)展,“相信這個時代是中國夢的時代”。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兩岸青年攜手打拼、接續(xù)奮斗。
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兩岸青年走近彼此,搭建“心”的橋梁,一次次的“雙向奔赴”為兩岸和平發(fā)展匯聚青春力量。我們期待,這樣的“雙向奔赴”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成為“家常便飯”。我們也相信,在祖國統(tǒng)一、民族復興的歷史大潮中,兩岸青年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定大有作為。(文/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