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晚,“感動中國”2011年度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2011感動中國人物榜單正式出爐。此次當選感動中國人物的是:朱光亞、劉金國、楊善洲、吳孟超、張平宜、吳菊萍、胡忠、謝曉君、阿里木、孟佩杰、劉偉。走過十年的“感動中國”活動還向以白芳禮老人為代表的長年熱心公益事業(yè)而未能獲得感動中國榮譽的所有愛心人士表示特別致敬。
十年磨一劍,“感動中國”評選已經走過十個年頭。十年來,這一評選備受好評,有人說,它書寫下“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挺立起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還有人說,經由評選,十年中那些你我身邊萌發(fā)、舒展、跳動的中國故事,構成了屬于這個時代、屬于當代中國人的“心靈史”。褒揚背后是抒情,更是寄托,因為我們需要感動,我們已被感動。
綜觀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可以明顯感到煽情與悲情的少了,苦難與沉重的少了,他們往往靠人格力量,而不是靠悲慘命運感動世人。比如吳菊萍、楊善洲,比如張平宜,比如阿里木,這一個個感動中國人物,豐富了我們的記憶,提升了社會的純凈,溫潤了人們的良知。當然,2011年,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不止這些人物,其他候選人同樣值得我們感動和致敬。換言之,“感動中國”只是一種具有深刻隱喻的符號,在這面閃亮的旗幟下,我們感動于一切值得感動的人物。
除了感動,我們還有感慨。換言之,我們不能止于感動,還應該呵護他們。呵護,包含兩方面,一是情感上的致敬,二是制度性保障。應該看到,不少感動中國人物需要保障,比如“孝女當家”的孟佩杰,12年,4000多個日子,她從8歲起不僅僅在生活上照顧了養(yǎng)母劉芳英,更重要的一點是,她的存在讓劉芳英漸漸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責任和勇氣。職能部門是不是應該關注一下處于困窘狀況的孟佩杰一家?
除了呵護,還應追隨。追隨就是要見賢思齊,通過他們的事跡來檢視自己、提升自己,做一個平凡的好人。“感動中國”給“最美媽媽”吳菊萍的頒獎詞有一句特別讓人認同,“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逼鋵嵅簧贂r候,做一個幫助別人的好人并不需要多少技術含量,也不必有太多利害得失,吳菊萍能做到,我們?yōu)楹尾荒茏龅剑?/p>
最后是慰藉。對感動中國人物來說,他們最開心的事情,也許就是他們的精神得到了薪火相傳,他們的愿望得到實現(xiàn)。比如,“希望之翼”張平宜說,“2012年,我希望在大陸成立基金會,結合兩岸更多人力與物力,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義俠巴郎”阿里木說,“我要掙更多的錢,蓋一所學校,專門招收農村留守兒童,找來最好的老師,給他們最好的教育!睙o論成立基金會還是蓋學校,單憑一人之力顯然無法完成,那么誰來鼎力相助?此外,白芳禮,這位用一輛破爛不堪的舊三輪車,推出了20年“助學神話”的老人,獲得了此次感動中國的特別致敬,在致敬之余,我們應該看到,幫助貧困生不應該是職能部門的責任嗎?
感動,有用嗎?有人如此困惑。沒有制度兜底,感動或許廉價。如果化感動為呵護、追隨和慰藉,那么感動就真的有用,正像歌曲中所唱的,“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