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倫敦奧運會男子舉重56kg級別決賽中,中國選手吳景彪遺憾收銀,丟掉了中國隊計劃內(nèi)的這枚金牌,也讓其本人承受了巨大壓力。比賽結束那一刻,其情緒立即崩潰。面對央視攝像機,吳景彪不能自已,突然鞠躬道歉,泣不成聲。
出人意料的一幕,讓人想起曾經(jīng)的“范進中舉”。按說,這世界排名第二,不應遜色于當年的科考舉人?上啾扔诜哆M的喜極而泣、而瘋,吳景彪此番痛極而泣、而鞠躬,無疑更耐人尋味。
是“計劃內(nèi)金牌”惹禍?依中國軍團固有套路,凡大賽前總有計劃,總會提出“爭x保x”目標。按說,基于平時成績,在知己知彼下做出一番預測,無可厚非。但如果因為“計劃”,而使選手此前的“豐功偉績”,成為比賽時的壓力,在某種程度上,不能不說是一種“策略性失誤”。大賽伊始,吳景彪即“折戟”賽場,那接下來,如何為那些“計劃內(nèi)”的選手減負,讓他們以最佳狀態(tài)輕松上陣,不容忽視。
是“奧運拜金”作怪?雖說世界大賽上,金牌很可貴,銀、銅也很不容易?梢坏┞湓诂F(xiàn)實中,金、銀、銅牌還是很不相同的。比如媒體關注度。在尋找賽事熱點、焦點上,拋開其它,獨纏冠軍。比如企業(yè)贊助。因“名人效應”、宣傳需求,往往唯冠軍是瞻,唯金牌是求。比如各級政府的獎勵。比賽成績“失之毫厘”,因獎牌的不同,待遇卻“差之千里”。
是“賽前選拔欠透明”的必然?舉重隊組隊之初,在名額分配上已引質疑。既難服眾,最好的辦法就是賽場之上“用事實說話”?墒聦嵠,有了周俊失利的前車,吳景彪無疑成力挽狂瀾的最大寄托。最終,巨大的壓力,使得曾舉出過300公斤、292公斤的吳景彪,馬失前蹄,以289公斤的微弱之差,引得“英雄淚滿襟”。人員選拔上的些許不周,致隊員賽場上發(fā)揮失常,此間“蝴蝶效應”,誰又能說不存在?
好在,吳景彪還年輕,重整旗鼓,來日方長。但作為體育界乃至全社會,如果不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與修正,選手們一旦沉迷“名韁利鎖”,社會一旦“拜''金''泛濫”,放飛夢想,升華成績,將變得不那么容易。故而,面對吳景彪的“情緒失控”,社會各界不應等閑視之。(張?zhí)m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