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頻頻襲擊神州大地的可怕霧霾,嗆鼻遮眼,讓環(huán)境變得污濁不堪,令我想起藝術領域存在的一股低俗、粗鄙、以丑為美的思潮,如霧霾般揮之不去。
美術領域,一些庸俗淺薄、浮華夸飾、丑陋造作的繪畫、雕塑等,以“現(xiàn)代”之名占據(jù)著美術館、畫廊和公共文化空間。文學領域,一些展示惡俗、無病呻吟,放大人性丑惡,以欲望取代愿望、快感壓倒美感的所謂創(chuàng)作連連登上“暢銷榜”。影視劇創(chuàng)作領域,名著翻拍、婆媳爭鋒、姑嫂斗法、雷人神劇時常耍窘搞怪,在某些超高“收視率”的背后是價值觀的失控和人生觀的失守。一些所謂的學者、藝術家以庸俗為賣點,以戲說歷史、顛覆經(jīng)典為創(chuàng)新,為快餐文化、泛娛樂化的不良趨向推波助瀾。
美與丑是事物發(fā)展的兩極,是藝術趨向的兩端。在藝術領域,美與丑原是一對冤家,一對宿敵,兩者間的交鋒、爭斗、糾纏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美比丑更具吸引力、競爭力,世間無人不愛美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審丑是為了審美,為了進一步感受美、認識美、品味美和創(chuàng)造美。如果將審丑作為最終目的,并以此娛樂、愚弄觀眾和讀者,那么,當審丑壓倒審美、低俗與欲望成為一股逆流,人們的趣味向著丑偏移時,恐怕觀眾和讀者只知道丑,卻不懂得美,只相信惡,而不相信善。這必然導致價值觀混亂,虛無主義趁機登臺,病態(tài)心理蠶食人們的精神世界。若不正視,將呈愈演愈烈之勢。
嚴重的霧霾可以令人致病,以丑為美、崇丑抑美則會使人喪心。在崇美與迷丑、“向上”與“向下”的兩難抉擇中,驅散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精神霧霾”成為當務之急。古人有言:“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苯裉斓膭(chuàng)作者,需要樹立“莫為浮云遮望眼”的氣度、高度,站在藝術和審美的角度來辨別是非、善惡、美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堅持藝術操守和人文關懷,不為某些流行的庸俗、怪誕甚至以丑為美的趣味所迷惑。
注重寫丑還是寫美,注重表現(xiàn)善還是表現(xiàn)惡,給人希望、信心和力量,還是給人郁悶、痛苦與絕望,是區(qū)分兩類藝術家不同的標準。高明的藝術家即使在暴露惡與丑的時候,也從不忘向人們展示希望和光明,其作品的基調(diào)必然是正義戰(zhàn)勝邪惡,美壓倒丑成為主宰性的力量。
藝術的使命是傳遞文明,傳播真善美,使人變得更為真實和完美,讓世界變得更加光明和美好。藝術除了要撫慰心靈,還應該擔負起培養(yǎng)理想的重擔。藝術不僅是民眾的財富,也是一種“道德力量”,是良心與正義。人們所以需要文學藝術,更多還是想從中獲得真的啟迪、善的滋養(yǎng)、美的享受,而不是體味假的可恨、惡的殘酷、丑的可怕。人性是趨利避害、喜美惡丑的,所以誰能給人們帶來光明歡樂喜悅,人們就樂意把掌聲獻給他,把鮮花拋向他。藝術家應通過自己的作品發(fā)出生命的光焰,驅散迷惑人心的霧霾,讓陽光普照大地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