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大學生閆某因為掏鳥窩抓了16只鳥被判刑十年半的消息在網(wǎng)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對于此事,大多數(shù)網(wǎng)友認為法院量刑過重,要求法院改判之聲甚囂塵上,連不少媒體也紛紛起哄,質疑法院的判決,不少人還拿出某某貪官因為貪污被判十年,某某人因為搶劫強奸被判六年與之相比,認為大學生僅僅掏了鳥窩就被判10年太過冤枉,認為其社會危害性遠遠比不上貪官。一時間眾說紛紜。
我們首先要澄清的是,抓16只一般的鳥當然犯不著判這么重的刑,但是,閆某抓的可不是一般的鳥,警方調查稱,16只鳥都是燕隼,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可就不是鬧著玩的。因為根據(jù)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隼(所有類),6只到9只就是情節(jié)嚴重的,須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只以上的,屬于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所以說按照法律判這么嚴重的刑,從法理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再者,有網(wǎng)友認為大學生不懂什么鳥燕隼,也不知道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然,如果是這樣,那也是情有可原的,法院也不會判這么重。但是,辦案檢察官指出,被告人閆某是“河南鷹獵興趣交流群”的一員,曾網(wǎng)上非法收購1只鳳頭鷹轉手出售;被告人在網(wǎng)上兜售時特意標注信息為“阿穆爾隼”;此外,被告人王某家是養(yǎng)鴿子的。因此,閆某應該知道自己抓的是燕隼,這說明其主觀上是有故意的。至于網(wǎng)友說他可能不知道燕隼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那不是不構成犯罪的理由,不能因為不懂法犯罪就可以原諒,古代的不知者無罪不適用于現(xiàn)代法律。
綜上所述,法院的判決細細分析起來其實并不是沒有道理,并不是法院枉法,而是網(wǎng)友和部分媒體人過于無知,媒體在既不了解案情和相關法律的背景下就盲目地下結論,部分媒體還采用了類似標題黨的方式大肆渲染,讓不明就里的網(wǎng)友也跟著起哄,形成了巨大的輿論效應,妄圖施壓法律改變判決結果,誠然,大學生的一次錯誤就給自身帶來了10多年的牢獄之災,的確令人同情,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同情就去施壓法律,這樣不僅會引來更多的爭議,從長遠來看還會動搖人們對法律公正的信任,讓人們失去對法律的尊敬之心。
在現(xiàn)代這個時代許多人都會講自由表達的權利,誠然強大民意輿論有時候的確會起到促進社會風清氣正的作用,起到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諸如揭發(fā)貪腐、市政決策等方面。但是如果不恰當?shù)剡\用輿論力量也會帶來不少的麻煩,本次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還有許多案件法院還沒有給被告的行為定性定罪,媒體就忙著聲討定罪,給法院判決帶來極大的干擾和社會壓力,這些都是不利于法律的公平公正。所以說,就讓法律的歸法律,媒體的歸媒體,別再用輿論去綁架法律。(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侯宇浩)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