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來:蔡英文促開“國是會議”的政治算計
民進黨前黨主席蔡英文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呼吁馬英九召開“國是會議”。華廣網(wǎng)今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研究生張迎來的評論文章指出,蔡英文此時促開“國是會議”是假,批馬、擠蘇、聯(lián)謝是真,簡言之,蔡英文促開“國是會議”背后充滿了政治算計。
全文摘編如下:
近日,民進黨前黨主席蔡英文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呼吁馬英九召開“國是會議”,并提出7個議題作為“國是會議”的內(nèi)容,包括:完成“國防”改革,恢復軍隊的信心;解決核四爭議;建立兩岸談判的監(jiān)督機制,解決服貿(mào)及后續(xù)協(xié)議爭議;形成年金制度改革共識,化解社會對立等等。筆者認為,蔡英文此時促開“國是會議”是假,批馬、擠蘇、聯(lián)謝是真,簡言之,蔡英文促開“國是會議”背后充滿了政治算計。
借“國是會議”,繼續(xù)批馬。近一個時期,由核四爭議、洪仲丘案引發(fā)的爭議在島內(nèi)持續(xù)燃燒。針對“核四存廢”,藍綠兩黨爆發(fā)激烈沖突,最后只能擱置作罷,“立法院”陷于空轉(zhuǎn)。洪仲丘案引起了臺灣25萬人的游行集會,為此,“國防部長”高華柱下臺。然而,馬英九任命楊念祖擔任新“國防部長”僅6天,即被爆料涉嫌抄襲論文,楊不得不“閃辭”,成為臺灣政壇任期最短的“內(nèi)閣”成員,進一步凸顯了馬當局執(zhí)政的困境,其民調(diào)支持度也跌到了不到20%。蔡英文在此時提出召開“國是會議”,無疑是企圖趁著馬當局執(zhí)政困境,繼續(xù)批馬。熟悉臺灣政治的人都知道,召開“國是會議”的難度不小,其原因主要在于民進黨的態(tài)度反復。實際上,自今年2月起,馬當局先后5次邀約民進黨進行會談,但均遭到了民進黨的拒絕。前些天,蔡英文就在其“臉書”上要求馬英九暫緩赴外出訪的時間,留在臺灣解決當前問題。倘若待馬英九回臺后,主動向蔡伸出召開“國是會議”的橄欖枝,到時候肯定會以馬出訪為由,指責馬英九并非誠心召開“國是會議”。就算“國是會議”真的召開,蔡英文也可在會議上指責馬當局的種種不利,以達到擴大其政治影響力的企圖。
借“國是會議”,排擠老蘇。自2012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失敗,卸任民進黨黨主席以來,蔡英文借助成立基金會等形式,一直發(fā)揮其政治影響力。外界人士戲稱,如今的民進黨是“兩個太陽”,足見其在民進黨內(nèi)部的影響之大。熟悉臺灣政治的人都知道,蔡英文這樣做的目的在于2016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蔡自己也曾表示“要讓自己成為臺灣人民的一個選項”。然而以黨主席蘇貞昌為代表的一派,也在窺覬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大位,蘇蔡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并且隨著2016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的臨近,這種矛盾日益公開化。實際上,近一段時期,蘇蔡已多次出現(xiàn)不同調(diào)的情況。由蘇貞昌主持的首場“華山會議”,蔡英文缺席;蘇貞昌主導的反核募款餐會上,也不見蔡英文的蹤影。這次促開“國是會議”,綠營“立委”紛紛為其“站臺”,然而卻不見“蘇系”的影子。當被問到是否與黨主席蘇貞昌談過方案時,蔡英文強調(diào):這不是任何政治人物、任何政黨的事,也不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對話。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不是黨對黨的對話,那么也就不用和蘇貞昌討論了。其排擠蘇貞昌的意圖,表露無遺。
借“國是會議”,團結“謝系”。自去年10月,謝長廷訪問大陸以來,在兩岸問題上,謝展開了一系列動作。今年6月,謝主導的維新基金會與大陸機構聯(lián)合在香港舉辦研討會,借此擴大了其在兩岸方面的影響,在民進黨內(nèi),謝長廷逐漸掌握兩岸交流的主導權。經(jīng)過2012年敗選,蔡英文也認識到民進黨要想上臺執(zhí)政,必須要對兩岸政策進行調(diào)整。然而,與謝長廷相比,蔡英文自己并不擅長兩岸問題,所以需要聯(lián)謝,來讓自己在兩岸問題上逐漸增加話語權。同時蔡英文也觀察到,謝長挺的兩次“登陸”,在民進黨內(nèi)不僅沒有引起強烈的反彈,反而贏得大多數(shù)黨員的肯定,這說明聯(lián)謝是有利的。這次促開“國是會議”,謝長廷被邀請到蔡英文辦公室密談,至于談話內(nèi)容,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謝長廷對蔡促開“國是會議”是贊同的,否則也就不會出現(xiàn),謝系子弟兵趙天麟、管碧玲、姚文智等為蔡站臺的情況也說明,蔡英文團結“謝系”的計劃取得一定成功。
蔡英文的如意算盤打得精妙,然而,這樣做勢必會加劇民進黨內(nèi)部的派系斗爭,特別是蘇蔡隔閡日益加深。倘若蘇蔡斗爭漸趨表面化,勢必會造成民進黨內(nèi)部的分裂,必然會危害民進黨上臺執(zhí)政,那蔡英文的計劃最終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張迎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