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人成地址在线观看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陳星:民進黨“凍獨”并非想像的那樣美好

        2014-07-07 15:34: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7月7日報道,近來近40位民進黨黨代表再次提出“凍結臺獨黨綱”的動議,使“凍獨”問題再一次炒熱。那么到底民進黨“凍獨”的可能性有多大?民進黨未來可能如何處理“臺獨黨綱”?北京聯合大學臺港澳法律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陳星7月6日在“臺灣法律問題學術研討會”上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分析。

          陳星說,整體來看,民進黨“凍獨”是可能的,其主要目的在于維持兩岸關系的穩(wěn)定,唯有這樣才能使關心兩岸關系穩(wěn)定的民眾投票給他們,同時也可以符合美國的利益,取得美國的支持。也就是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是必然的,越是面臨執(zhí)政,其調整的需要就越發(fā)迫切,但是在調整之前一定會積累足夠的籌碼,以增加自己政策調整的主動性。

          但是,“凍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不現實。陳星說,盡管有不少民進黨代表提出了這個問題,此前民進黨“立法院”龍頭柯建銘也提出過這個問題,從而使“凍獨”的呼聲也有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這種聲音在民進黨內還沒有成為主流,充其量不過是可以引發(fā)內部的爭論?梢哉J為,這是“凍獨”討論的開始,距離達成結論還具有相當的距離。

          陳星認為,如果民進黨愿意“凍獨”并推動這種討論,從而在內部形成討論“凍獨”問題的氛圍。但最后的討論結果往往是以權力斗爭的形式表現出來,主要指民進黨內的務實派和青壯派形成較為一致的共識,并展開與激進“臺獨”勢力的對峙,在較大范圍內形成“凍獨”的共識,“凍獨”才能真正展開。

          陳星認為,民進黨“凍獨”以后會有一個替代的文件出臺,這個文件會在相當大程度上承襲民進黨的基本立場,但是在立場上比激進的“臺獨”立場有可能松動。如果這樣的話,“凍獨”事實上就成為一種與大陸打交道的策略,即通過“凍獨”的舉動營造調整的跡像,從而在臺灣民眾中營造調整兩岸政策的假像。如果這樣的話,其實民進黨凍不凍“獨”并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說民進黨在“凍獨”的同時以什么樣的替代性文件作為主要論述是值得密切關注的問題。

          陳星說,如果民進黨“凍獨”真的展開,激進“臺獨”勢力會謀求反撲,會通過一系列手法加強對“凍獨”進程的杯葛。不過有了上世紀90年代“建國黨”出走后迅速式微的經驗,以及在臺灣目前制度結構下小黨根本無法生存的狀況,民進黨應該不會分裂,激進的“臺獨”勢力會留在民進黨內繼續(xù)牽制民進黨的兩岸路線發(fā)展,并伺機擴大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影響,使“凍獨”的效果消解。

          陳星說,如果民進黨能夠“凍獨”的話,其論述會有比較大的調整,但是基本立場很難有較大的改變,與大陸的區(qū)隔不是會消除,反倒可能進一步加強。也就是說,所謂的“凍獨”并非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也未必能一定推動兩岸關系的快速發(fā)展,兩岸的分歧依然存在。所以說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關鍵并不是“凍獨”問題,而是是否有誠意消解兩岸分歧并解決兩岸問題,從目前來看,似乎看不到民進黨有這方面的誠意。

          陳星說,民進黨“凍獨”后基本論述可能的走向為:承認“中華民國”的符號系統(tǒng);強調“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1912年建國,現在統(tǒng)治區(qū)在臺澎金馬;強調兩岸經濟合作與交流。這種策略是典型的政治與經濟分離的策略,政治立場上保持了與大陸的區(qū)隔,同時在經濟上又支持與大陸的交流,可以認為是其政策的彈性調整,未必是其立場的軟化。

          陳星說,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建構臺灣的“國民意識”,如加強對臺灣的社會保障系統(tǒng)、強調“臺灣主體意識”等。這些政策的目標顯然是在消解兩岸關系發(fā)展以及經濟合作加強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沖擊,加強民眾的心防,也就是說既要保持兩岸的交流,同時保持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區(qū)隔與敵意,使民進黨的政治立場的生存空間不斷擴大。

          陳星指出,如果民進黨“凍獨”,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么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民進黨很有可能利用大陸期望民進黨“凍獨”的心理,與大陸討價還價。也就是說,民進黨通過“凍獨”穩(wěn)定兩岸關系,從而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期內通過各種方式打跨國民黨,進一步增加與大陸抗衡的籌碼。從民進黨目前對國民黨的戰(zhàn)略和策略來看,上述判斷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如此看來,民進黨“凍獨”如果作為緩兵之計和戰(zhàn)略調整中以退為進的步驟,倒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應對策略。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