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媒報道,3月14日,民進黨發(fā)言人羅致政前往云南騰沖,參加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舉辦的第十屆兩岸關系研討會。這是民進黨2008年失去“執(zhí)政”地位后,首次由具有黨職身份者赴大陸參加研討會,被外界視為民進黨的“破冰之旅”。 羅致政雖以“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身份參加研討會,但此舉在島內(nèi)同樣引起反響。
開啟好頭,產(chǎn)生積極影響。
2012年蔡英文在敗選檢討時表示,民進黨必須“面對大陸”、“在互動中了解大陸”。代理黨主席陳菊也表示,“民進黨歡迎所有黨公職同仁對大陸有更多了解、交流”。如今,羅致政率先登陸參加有關研討活動,一則落實蔡英文提出的民進黨在“在互動中了解大陸”的主張;二則為民進黨客觀面對大陸交流開了個好頭。民進黨對羅的登陸動作普遍表示贊同,起到很好地導向作用,為民進黨登陸邁出了第一步,也反映民進黨中央對大陸策略調(diào)整的實際行動。從羅之動作來看,民進黨像似客觀地面對大陸,加強與大陸的交流與溝通,不再回避、躲避和逃避。羅致政登陸開啟民進黨正確面對大陸的好頭,若真如此,相信民進黨人士登陸的會更多、更頻繁,對大陸了解會更詳細、更具體,其意義非同一般。
民進黨改變思維只是一個開端,關鍵是放棄“臺獨”。
羅致政登陸是件好事,為與大陸交流開了好頭,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說明民進黨對待大陸的態(tài)度在轉(zhuǎn)變,思維在改變。大陸始終歡迎臺灣島內(nèi)不同政黨人士來大陸走訪交流,讓更多持不同政見者了解大陸,加強交流,增進感情,化解分歧。羅致政登陸有利于民進黨人士對大陸的了解,但這只是初步的,剛剛邁出第一步,其能否有實質(zhì)效果待觀察。為何?因為民進黨在未放棄“臺獨”主張的情況下,拿什么來與大陸深入交流?民進黨從上到下,無論何人在何種場合下,對大陸都以“中國”來稱呼,用“臺灣”來稱謂自己,非常明顯地在認識上就是“一中一臺”思想,可見從根本上民進黨“去中”的心態(tài)從未改變。在這種堅持“臺獨”意識形態(tài)下,嘴上喊著要與大陸交流溝通,改善關系。如何交流?又如何改善?到頭來只能是做做噱頭、擺擺樣子罷了。因此說,民進黨不放棄“臺獨”,其與大陸的交流溝通永遠是表面化的,其改變兩岸政策的說法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緣木求魚。其對大陸表面化的交流舉動,而無實際上對兩岸政策的改變,這或?qū)⑹敲襁M黨拉攏中間選民,爭取選票,打的另一種選舉幌子罷了。
民進黨兩岸政策將何去何從?
上文述及,民進黨不放棄“臺獨”,其所提出的要“面對大陸”、“在互動中了解大陸”等等都將是一句空話。為何?因為在其堅持“臺獨”立場的基礎上,怎么與大陸交流?一邊堅持“臺獨”,一邊又喊著要和大陸交流對話,撈取政治好處,其掩耳盜鈴式的把戲,讓人世人一看便知。在此情態(tài)下,民進黨人士到大陸參加研討會也好,參加其他的活動也罷,交流與溝通只能是浮淺的、表面的,不可能觸及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大陸堅持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開展兩岸交流合作發(fā)展,這是一貫的主張。而民進黨奉行的是“臺獨”,背離兩岸民意,使其與大陸的交流陷入瓶頸之中。由此看來,民進黨要想全面了解大陸,必須重新審視自己,以務實的態(tài)度,摒棄“臺獨”,正確地調(diào)整其兩岸政策。只有這樣,民進黨才能真正地面對大陸,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大陸,才能真正地開展交流對話,民進黨才能有真正地發(fā)展和希望。
羅致政登陸從一定程度有著積極的意義,這只是民進黨跨出的第一步,還要看民進黨后續(xù)的表現(xiàn)。民進黨只有修改黨綱,放棄“臺獨”,客觀務實地調(diào)整兩岸政策,這才是民進黨長久發(fā)展之大計。民進黨兩岸政策將如何走?將向何方發(fā)展?尚有待觀察。(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劉雋)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