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人成地址在线观看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自造潛艇缺錢缺技術 可能連殼體都難完成

        2017年03月23日 15:41:33  來源:環(huán)球網
        字號:    

          蔡英文視察臺老舊潛艇

          環(huán)球網軍事3月23日報道 21日,蔡英文主持了臺軍“潛艇自造設計啟動及合作備忘簽署儀式”,標志著臺灣潛艇自造計劃正式啟動,而自造潛艇,還只是臺“國艦國造”計劃的一小部分。大陸軍事專家表示,自造潛艇是臺灣多年夙愿,但憑借臺灣目前軍工實力,恐怕不是想“自造”就能“自造”的,這種窘境在臺灣的主戰(zhàn)裝備領域很普遍。臺灣軍工業(yè)雖然曾盛極一時,但隨著人才、技術、資金和外援的多重限制,臺軍工業(yè)未來難有翻身機會。

          “國艦國造”不容易

          實際上,蔡英文在去年上臺后就表示要支持“國艦國造”計劃,按照當時民進黨的規(guī)劃,未來20年將投入約240億美元,建造4艘6000噸級“神盾”艦、多艘2500噸級護衛(wèi)艦、7-11艘“沱江”后續(xù)輕型護衛(wèi)艇、6艘掃雷艦、2艘1.6萬噸級的船塢登陸艦、6艘以上1500噸級的柴電潛艇,并改裝現(xiàn)役的兩艘荷蘭“旗魚”級潛艇等,僅在潛艇領域就要投資約120億美元。目前臺軍已經啟動的“國艦國造”計劃包括6艘掃雷艦,“沱江”艦后續(xù)量產型建造計劃,也就是新的500噸級導彈艇,其首艦已經服役,此外還包括登陸艦和1.6萬噸的大型補給船。

          但目前臺灣沒有大型艦艇的建造經驗,上述計劃如無外援肯定無法完成。這其中,水面艦艇最“卡脖子”的仍然是動力系統(tǒng),目前世界上能為大型驅護艦提供動力的國家和公司屈指可數,臺灣目前不太可能自行研發(fā)大型動力裝置。而又有哪家公司愿意為區(qū)區(qū)幾艘艦的動力系統(tǒng)訂單和中國大陸鬧翻呢?相比較之下,艦載武器的研制難度并不大,畢竟現(xiàn)在臺灣已有現(xiàn)成的“雄風”系列反艦導彈,“天弓”防空導彈改一改上艦問題也不大,但作戰(zhàn)指揮系統(tǒng)和傳感器恐怕就要從頭做起了。

          潛艇曾被臺軍寄予厚望,因為它對大陸的潛在威脅要超過大型水面艦艇。但潛艇研制難度更大,除了核心的動力裝置,AIP系統(tǒng)也是臺灣很難在短時間克服的,目前世界上的AIP系統(tǒng)幾乎都源于極少數西方和俄羅斯的公司,技術壟斷性很強,憑借臺灣本身技術實力很難攻克,外購途徑也會受阻。另外,僅僅是殼體的鋼材和焊接工藝“臺船”恐怕都不容易完成。臺灣潛艇很可能會采用西方的單殼體設計,對加工工藝要求更高,難度更大。由此來看,臺所謂“國艦國造”計劃將有很大不確定性。

          主戰(zhàn)裝備難自產

          和艦艇領域的情況相似,臺灣在陸戰(zhàn)裝備和航空裝備領域的主力裝備均為進口貨,自產裝備只是甘當配角。

          地面裝備方面,臺可自行研制捷豹裝甲運兵車、雷霆-2000火箭炮、自行火炮、自動步槍等,但最主要的主戰(zhàn)坦克“勇虎”卻是拼裝貨,是用美國技術和套件攢出來的,性能落后大陸99A主戰(zhàn)坦克20年。

          在航空裝備方面更是如此,當年為了研制本土防御戰(zhàn)斗機,臺方向美派出大量科技人員學習先進技術,結果在美國幫助下研制的“經國”(IDF)戰(zhàn)斗機仍然大量運用美國技術和零部件。目前的主力戰(zhàn)機仍然是美制F-16和法國的“幻影”。

          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臺灣在主戰(zhàn)裝備研制方面缺少核心技術,由于裝備量很少,臺灣不可能在大型軍備方面投入過多資金,而且臺灣沒有這樣的工業(yè)基礎,所以研制的武器水平,往往取決于國外公司愿意輸送給他們的技術水平。例如IDF戰(zhàn)斗機,就嚴格限制在“本土自衛(wèi)”的檔次上,它可謂是世界上最輕量化、腿最短的三代機。

          后續(xù)發(fā)展缺少底氣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陸軍事專家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臺灣的軍工業(yè)可以說掀起過一個小高潮,IDF戰(zhàn)機堪稱亞洲第一型三代機,盡管很多技術直接從美國“拿來”,而且總體性能在三代機中也是偏低的,但確實要大幅領先于當時大陸最好的殲-8戰(zhàn)斗機。而“天弓”防空導彈也是亞洲第一種三代中遠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在一些性能上不輸于大陸的“紅旗-9”早期型號,而IDF和“天弓”列裝時間要遠遠早于大陸的殲-10和“紅旗-9”。但問題是,臺灣的軍事需求和財政情況很難提供持續(xù)的資金投入,由于缺少新的計劃,臺“中科院”大量人才流失,當年那批“學成返回”的航空技術人才基本流失殆盡,再想重新組成團隊研制新機并不現(xiàn)實,所以現(xiàn)在臺北航太科技展上只能看到臺灣的小型無人機。

          不過專家表示,即便如此,如果臺灣確實“鐵了心”往里砸錢,還是能折騰出一些給解放軍制造點麻煩的武器的。目前來看,最可能的便是在導彈領域。臺灣曾有“雄風-2E”巡航導彈研制計劃,雖然后來被叫停,但研制更先進的、具備隱身能力的巡航導彈也并非不可能,目前臺軍已裝備了用于打擊導彈陣地的具備一定隱身能力的“萬劍”機載增程布撒器。另外,彈道導彈對于臺灣來說研制難度也不算大。這些武器雖然不會改變未來兩岸的實力對比,但大陸也不太容易做到密不透風。對此,大陸必須高度重視,切斷臺灣獲取進攻性武器和技術的源頭,嚴防美日向臺灣出口相關技術,特別是潛艇技術,同時加強防空、反潛部署,準備好有針對性的先發(fā)制人打擊預案。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