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收聽《臺灣一周侃》→
各位好,歡迎收聽全新一期的《臺灣一周侃》,我是小小。
23日,福建湄洲祖廟媽祖神像開始了在臺灣為期17天的巡游活動。這場信仰盛會不僅顯示兩岸宗教一脈相傳、無法阻擋,同時證明兩岸文化交相融合、無法切割,無疑給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一記重擊。但另一方面,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會大會卻翻盤,推翻先前的決議,將文言文占比下調(diào)為35%到45%,讓各界大跌眼鏡。長期以來,“去中國化”似乎已成為民進黨當局的一種“日常作業(yè)”,時不時就要“打卡完成”。
湄洲媽祖赴臺給民進黨“去中”一記重擊
睽違二十年之后,大陸福建湄洲媽祖金身日前再度赴臺,將展開17天的繞島巡安。
27日上午,國務(wù)院臺灣事務(wù)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fā)布會,針對此次湄洲媽祖神像巡游活動情況,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表示,為滿足臺灣廣大媽祖信眾的強烈愿望,應臺灣鴻海集團、新北市板橋慈惠宮、臺灣媽祖聯(lián)誼會的邀請,福建湄洲祖廟媽祖神像于9月23日至10月9日在臺灣開展為期17天的巡游活動。這次巡游活動是兩岸民間交流的又一大盛事,巡游涉及臺北、新北、基隆、桃園、新竹、苗栗、嘉義、云林、彰化、臺中等十個縣市,涵蓋臺灣89個宮廟,是歷屆巡游宮廟最多的一次。
臺灣《中華日報》發(fā)表社論指出,這項宗教典儀、信仰盛會無關(guān)政治,顯示兩岸宗教一脈相傳,無法阻擋;同時證明兩岸文化交相融合,無法切割。
媽祖廟主祀媽祖,又稱天后宮、天妃宮、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廟、圣母廟,臺灣媽袓廟近兩千座,遍布各地,信徒眾多,不但是大陸之外媽祖信仰最深的地方,而且臺灣廟宇供奉媽祖為主神,占民間信仰10.68%,在眾神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王爺,堪稱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
媽祖信仰在明鄭時期傳到臺灣,日據(jù)時代臺灣媽祖廟前往大陸甚少。1949年后,由于政治因素,兩岸宗教交流隨之中斷。直到1988年,大甲媽祖廟鎮(zhèn)瀾宮首次打破禁忌,兩岸媽祖廟才開始往來,其中以湄洲媽祖赴臺最多次,也最受重視。
臺灣許多地方供奉的媽祖金身,多半是湄洲祖廟媽祖的分靈。臺灣各地媽祖廟前往大陸“謁祖”最常去的就是湄洲,到臺灣來繞島巡安最多的媽祖也來自湄州。20年前,北港朝天宮迎來湄洲媽祖金身,巡安臺灣102天,跨越南北19縣市,駐留35座宮廟,行程估計超過萬里,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至少千萬人次拜祈平安。后因諸多因素影響,臺灣的媽祖廟雖仍前往大陸謁祖,但大陸的媽祖到臺灣巡安卻已停止多年。這次湄洲媽祖再次赴臺,有著格外重大的意義。
民進黨重新執(zhí)政之后,兩岸關(guān)系劣化為“田無溝水無流”,官方及民間協(xié)調(diào)機制同步中斷;民進黨當局又限縮兩岸人員互訪層級,致使兩岸關(guān)系更加嚴峻。類似湄洲媽祖巡安的宗教交流,適可促進兩岸民眾良性互動。
民進黨正在加速“去中國化”,包括歷史、文化甚至宗教,都妄想建立以臺灣為主體的論述。例如綠營學者多人主張,臺灣媽祖信仰已形成獨特體系,與大陸媽祖信仰不同。湄洲媽祖赴臺巡安,無疑給民進黨“去中國化”一記重擊!
聯(lián)想此前島內(nèi)盛傳“臺灣民眾赴大陸拜媽祖會被‘統(tǒng)戰(zhàn)’”的言論,更是覺得可笑。早前臺灣《旺報》評論文章直接稱其是“笑話”,用政治學的理論去評析民間信仰行為,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正如國民黨政策會執(zhí)行長蔡正元曾在臉譜網(wǎng)(Facebook)上所說,媽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承認升天成神的真實歷史人物,是中國人天然產(chǎn)生的海神。過去日本人曾想斬斷從大陸赴臺的先民后代的媽祖信仰,但終歸失敗。如今,“臺獨”分子卻也開始想消滅臺灣人的媽祖信仰。蔡正元直接斷言,“臺獨”實在自不量力,可能會先被媽祖消滅,“就像消滅妖魔鬼怪一樣,不信拭目以待!”
“文白之戰(zhàn)”再反轉(zhuǎn) 教育領(lǐng)域變政治戰(zhàn)場
都說蔡當局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島內(nèi)“2019年高中語文課綱”文言文白話文比例審議結(jié)果23日出爐,決議要將文言文比例從目前占45%到55%,調(diào)降到35%到45%,推薦選文從20篇減至15篇,較本月10日的決議上演大逆轉(zhuǎn)。
還記得前幾期的節(jié)目里,我們還在說這早前調(diào)降方案表決均未過關(guān),可謂是“遲來的正義”。誰曾想,就在各界認為“文白之戰(zhàn)”鬧劇終于落幕并一片叫好的時候,此事竟翻案了。
臺灣文學館前館長、著名詩人雨弦在接受臺灣《旺報》訪問時直言“很遺憾”。他表示,“沒有古,哪有今”,本來他對于日前會議決定維持文白比還感到欣慰,想不到最終被翻案。他強調(diào),文言文是了解文化重要的根,“根要雄壯,才能枝繁葉茂”。
臺灣《聯(lián)合報》發(fā)表評論文章指出,這個重大轉(zhuǎn)折,其實是民進黨將課審大會變成政治審查大會,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潘文忠則更親自扮演推手,把教育場域變成了政治格斗場。整個過程,就是一出以民粹圍事、借程序霸凌的戲碼。
試想,稍早臺灣民意機構(gòu)負責人蘇嘉全以“一事不二議”為由,蠻橫通過“前瞻特別預算”的審查。如果蔡當局認為“一事不二議”是對的,那么課審會有何理由推翻上次會議的結(jié)論?從“反服貿(mào)”到“反課綱”,學生把“反黑箱”喊得震天價響,把“程序正義”說得神圣無比。而今,卻大玩“黑箱網(wǎng)絡(luò)票選”而面不改色,其所謂程序正義,無非是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才肯罷休。
面對外界爭議甚至要求下臺負責的聲音,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潘文忠聲稱,文言文比例下降是委員會經(jīng)過充分討論決定。據(jù)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官員邱干國回應稱,由于程序已完成,相信下次課審大會時,應該不會翻盤否定23日的會議紀錄。
臺灣網(wǎng)友則紛紛痛批:“把教育搞成這樣子!一棒不如一棒!”“潘文忠摧毀的是一代學生的語文程度,現(xiàn)在許多地區(qū)都紛紛增加古文,只有臺灣是反其道而行,所以他是摧毀臺灣的元兇,請潘文忠不要在誤人子弟了……”“政治污染了純潔的教育!看看那課審的組成方式(政黨推薦)就知道了啦!教育這么搞,我們的未來怎么會有希望呢?”“標準黑箱作業(yè)!”“歷史會記得你!
如臺灣《聯(lián)合報》所言,深一層看,文白之爭只是表象。民進黨在野時以改革之名,刮取選票;執(zhí)政后,所做所為卻是不斷的“去中國化”及內(nèi)縮自閉,這如何為下一代締造更明亮的未來?歷史課綱已經(jīng)宣告“去中國化”,未料語文課綱出現(xiàn)強烈反彈,只得以折衷調(diào)降文言比率與推薦選文數(shù)目暫告妥協(xié),但仍一方面擂起文言選文戰(zhàn)鼓,另一方面確立白話選文戰(zhàn)果。
遺憾的是,民進黨以討好年輕人為能事,并洋洋自得于新世代選票皆其囊中物。名為傾聽新世代心聲,實為驅(qū)策懵懂青年搶占教育領(lǐng)域的灘頭;名為鼓勵年輕人參與,實為役使熱血青年淪為政治場域的打手。然而,民進黨眼里不知有專業(yè),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則一味向政治獻媚,遂使臺灣一整個世代的素質(zhì)與未來臺灣競爭力,淪為向民粹神殿媚俗獻祭的犧牲貢品。
以上就是本期《臺灣一周侃》的全部內(nèi)容,感謝收聽,再見。ū疽纛l及文章系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小小投稿,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
[責任編輯: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