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媒)
中國臺灣網(wǎng)11月28日訊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后,以自建軍艦宣示所謂“防務自主”決心,表面上看,這是“政治正確”。但考量臺灣的資源與研發(fā)能量,盲目自建軍艦不僅成功率低,并排擠其他社福民生相關預算,以投資角度來看“喝牛奶不必養(yǎng)!,自建軍艦完全不具投資價值。
臺媒指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套在防務預算更是如此,只不過這午餐,吃起來相當沉重。近10年防務預算占當局總預算比率約為16至20%,也就是臺灣民眾繳的稅,有五分之一是花在軍事方面。對于財源短缺的臺灣,龐大軍費形成排擠效應,許多公共投資沒錢可做。
臺灣資源有限,先不論防務預算大部分是人事支出,能投注在自建軍艦的經(jīng)費更有限。眼前當局施政,從年金、勞退、軍人退輔、長照,每樣都要錢,錢得花在刀口上,施政更有其順序,自建軍艦既非優(yōu)先政策,就更需要縝密的效益評估。
文章同時指出,臺灣再怎么燒錢,都不可能追上大陸水準,無意義的軍備競賽,只會減弱臺灣投資動能,反不利臺灣社會成長。檢視多年所謂“防務自主”成績,武器自制除編織“防務自主”美夢外,無論實質成果與經(jīng)濟效益,以“錢坑”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中國臺灣網(wǎng)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