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十年來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從加入之初的20名,大幅躍進至2012年的7名,但比去年滑落1名。值得觀察的是,2010年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才是推升競爭力一舉跨進前十強的關鍵。
聯合報的報道說,市場的開放是推升競爭力的引擎,兩岸關系的改善,更是臺灣在世界競爭力排名躍進的關鍵動能。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佳勛指出,可惜的是,臺灣為加入WTO,2002年之前大幅進行的制度改革和法規(guī)松綁,卻在入會后停滯下來,是造成臺灣競爭力提升速度緩慢的主因。
與其它經濟指標相比,廣受引用的IMD競爭力評比,是臺灣少數贏過韓國的項目。依IMD的評比,韓國的排名進步緩慢,十年來僅從第29名前進到第22。
不過,文章也指出,相比于香港、新加坡這兩個自由化的績優(yōu)生,臺灣競爭力的進步速度又顯得慢了。10年前,新加坡初入全球競爭力前十強,香港還在十名外;但10年后,香港、新加坡已開始輪流當老大,前年是新加坡第一、去年是香港第一,都讓臺灣望塵莫及。
臺“經建會”官員說,新加坡的優(yōu)點在于已是個高度自由化的自由區(qū),并因屬于城市國家,沒有政治外交上的束縛,又不用擔心戰(zhàn)爭、農業(yè)等問題,加上新加坡政府的高效率,以及與市場高密度的連動,積極又靈活,宛如一個超高效率的“大型智慧物流公司”,因而成為全世界學習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