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枚導彈脫靶,甚至有的墜海變“魚雷”,新年伊始,臺軍方的一場號稱近年來島內最大規(guī)模的飛彈演習成了媒體和公眾的笑料。
臺軍方透露的一個細節(jié)不容忽視,6枚失效射偏的導彈半數(shù)是美制“麻雀”導彈。對此臺灣淡江大學教授陳一新另有一番解讀:“高調軍演是故意向美顯示防務缺失!薄胺绖杖笔А钡臅r間點加上“戰(zhàn)備過時”、“年久失修”等技術理由,潛臺詞很明顯:該軍購啦。
胡亂要價之“獅子”對“凱子”
近日,國民黨“立委”林郁方爆料稱,臺軍方向美國采購的60架UH-60M“黑鷹”直升機,價格從2007年8月美方報價21億美元漲到了25億美元,陡增20%。 實際上,“黑鷹”在2000年的出廠價不到1000萬美元,如此訛詐、加價,大有“此地人傻錢多速來”之意。
強勢的做法,引發(fā)臺軍方高層的不滿。但囿于盲目與大陸攀比心態(tài)和島內軍事研發(fā)實力,面對美方的獅子大張口,臺當局往往照價全收。更讓臺軍方郁悶的是:“我們想要的沒拿到,美國給的都是他們剩的!北热绗F(xiàn)在連極力爭取的F16C/D戰(zhàn)斗機都買不到,而軍方心儀的F35和新式預警機更是遠在天邊的迷夢。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嘲諷軍方是“資源回收商”,專買一些“阿公”級的武器。
即使這樣美國蘭德公司還在接著忽悠,評估臺灣出于“防衛(wèi)需求”,在2020年前還須花費上萬億元新臺幣購買100多項“新”武器。
島內評論認為,吃定臺灣的軍火商靠過時武器漫天要價,讓島內軍購如揚湯止沸,陷入越買越濫、越濫越買的圈套和泥潭里。如此下去,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凱子軍購”。
亂猜民意之“安全”或民生
臺當局表示:“軍購可以讓臺灣社會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從而能與大陸進行更多互動,有助兩岸關系進一步發(fā)展!边@種基于“民意”的“安全”說,和過去某些綠營政客鼓吹的“毒蝎戰(zhàn)略”、“境外決戰(zhàn)”、“有效嚇阻”一樣,都是做給島內民眾看的,滿足的是部分人的心理安慰訴求。
臺灣輿論無奈地表示,部分政客和軍方人士總認為買美國貨等于買“保單”,好像交了“保護費”心里才踏實。
臺灣軍方近來送交“立法院”的2011年度公開版預算書顯示,仍有450億元新臺幣將花費在對美軍購案上。這筆預算雖然不少,卻僅僅是“分期付款”、“前期預算”部分,“大頭”還在后面。
對于普通納稅人來說,“保護費”換來的“破銅爛鐵”,遠不如柴米油鹽有吸引力。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剛發(fā)力,經濟才稍起色,民生本就不易,這么多血汗錢拍出去,更多的不是“安全感”,而是肉痛。
新黨主席郁慕明受訪時就表示,當局應該把預算移做健保等社會福利。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則計算說,軍購省下來的錢,一年就可以向島內中下層民眾發(fā)放4次消費券。有網(wǎng)友則以“大陸建高鐵,臺灣買武器”作對比稱,一個惠及民生,一個在買“安全的感覺”。
邏輯混亂之戰(zhàn)爭與和平
2008年國民黨在臺重新執(zhí)政后,兩岸交流“先經后政、先易后難”成為共識。ECFA簽署生效后,政治和軍事議題尚未開篇,軍購卻成了籠罩在兩岸和平發(fā)展上空的陰影。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從“三通”直航、陸客赴臺、食品安全到司法互助、金融合作,臺灣與大陸關系密切,給島內帶來兩岸和平的“紅利”。但另一方面的現(xiàn)實卻是,去年年初美對臺新一波軍售是“十年來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
一方面談和平“紅利”,一方面不忘軍購規(guī)模。難怪島內媒體都直言“吊詭”,稱臺灣的大手筆軍購,某種程度上等于是拿從大陸賺來的“兩岸財”向美國買武器再對準大陸。這種缺乏誠信和誠意的表現(xiàn),恐怕會在兩岸下一步交流中埋下隱憂。事實上,臺當局是時候該聽聽民眾的呼聲了。有島內民眾投書媒體,直言:不要再花冤枉錢在軍購上,“投資戰(zhàn)爭、不如投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