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選舉氣氛日濃,不少選舉語言和招術開始浮現(xiàn),其中,“統(tǒng)獨”話題又被炒熱,當作黨爭和拉攏選票的工具,煽動蠱惑之詞不時見于報章和政治人物之口,不少老百姓不知不覺中陷入流言與口水之中,在“仇中”與“恐中”的氣氛里打轉。近日,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投書《中國時報》,發(fā)表《停止自虐與仇中 臺灣才有真幸!芬晃,文章(部分)如下――
聯(lián)合國最近公布“2015年世界幸福報告”,在158個國家和地區(qū)里,臺灣排名第38,與2013年相比上升4位,名列亞洲第三。 這份成績并未引起共鳴,多數(shù)臺灣人的反應是:無感、半信半疑。
此項評比包括人均所得、健康狀態(tài)、貪污程度等6方面,這些是社會是否幸福的主要元素,但卻搔不著臺灣的獨特癢處,因為它完全忽略左右臺灣幸福的極重要、且屬臺灣獨有的特殊問題,那就是:臺灣應如何與大陸相處?對岸究竟是家人還是敵人?
放眼全球,與臺灣具有最緊密文化、血緣、歷史連結,最頻繁經(jīng)貿、旅游往來,地理上又僅一水之隔的就是中國大陸。但長期以來,臺灣有人卻把大陸視為主要且唯一的敵人,甚至不惜尋求踐踏我們尊嚴的外國與大陸對抗。如此巨大的矛盾與撕裂,深深影響臺灣人的生活與發(fā)展。 這是聯(lián)合國“幸福報告”衡量不出的人性扭曲。
以課綱微調為例,獨派基于政治目的,長期散播“同心圓史觀”,阻絕學子對于兩岸歷史的正常理解。馬英九屈服于“臺獨”勢力,直到任期之末,才勉強在枝節(jié)上修改教科書偏誤,卻引來綠營激烈反擊。 獨派史觀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把臺灣和大陸對立起來,借以強化“臺獨”理念。
稍具理性者,都可感受獨派史觀是在制造仇恨、撕裂人倫…… 獨派史觀另一特點,就是自怨自艾,自創(chuàng)悲情……綠營常說:“統(tǒng)派不愛臺,滾回中國去”,但統(tǒng)派將臺灣視為中國一部分,正是愛臺的表現(xiàn)。 反之,“臺獨”既無“建國”自信,又欽慕殖民母國,反映出自卑心理,如此沉重,如此悲情,臺灣焉有幸福?
有些音樂會刻意把蕭泰然的《1947序曲》和西貝柳斯的《芬蘭頌》擺一起。俄國入侵芬蘭,《芬蘭頌》鼓舞芬蘭民族意識。 《1947序曲》除了慰藉2 28亡靈,更呼吁“獨立出頭天”,綠營借音樂把2 28事件影射成中國“外族”入侵臺灣……這不僅是自虐、自殘,也是在制造新仇恨。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