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哩走哩喲,遠遠地遠下了,
心里像刀子攪亂了。
哎嗨喲的喲,
眼淚的花兒把心淹哈了……”
這是六盤山下一個風沙彌漫的黃昏。70多年前,一個孤獨的青年在西北高原上躑躅前行。突然,身后傳來了略帶嘶啞的“花兒”,是那么的憂傷,這是車馬店女掌柜五朵梅在為他送行。
這個青年,就是后來蜚聲遐邇的“西部歌王”--王洛賓。
這就是西北的曲調、西北的人,有眼淚,還有饑餓和貧窮。
六盤山所處的寧夏西海固,與甘肅定西、河西,合稱“三西”這里是燦爛的馬家窯文化發(fā)源地,又曾是中國最窮的地方之一。
翻開一紙發(fā)黃的奏折,我們仿佛聽到了130多年前清朝陜甘總督左宗棠那一聲嘆息:“隴中苦瘠甲于天下!
直到30年前,聯合國專家來此考察,丟下的還是一句絕望的評價:“這里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1982年,就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國家啟動三西扶貧開發(fā)計劃,首開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有計劃、有組織、大規(guī)模“開發(fā)式扶貧”的先河。自那時起,三西人民以“領導苦抓,社會苦幫,群眾苦干,以苦為樂,變苦為甜”的“五苦精神”,展開了一場歷時30年的反貧困斗爭。
2012年立夏時節(jié),我們再次踏上三西黃土高原。在歡快的“花兒”歌聲中,勃發(fā)的生機撲面而來。30年反貧困斗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濃烈的色調,繪就了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