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當家人,邊陲的定盤星——記西藏山南玉麥鄉(xiāng)黨支部書記達娃
新華社拉薩11月18日電題:群眾的當家人,邊陲的定盤星——記西藏山南玉麥鄉(xiāng)黨支部書記達娃
新華社記者張宸 張寶亢
他是80后,卻被五旬老人尊稱為“阿爸”;他堅守的地方一年大雪封山期長達五六個月,靠雙腳走出大山、巡邏邊境在他嘴里“可舒服了”;他在無人區(qū)六天五夜風餐露宿不喊苦,卻因女兒的一句“爸爸回來過年”熱淚盈眶。
西藏山南玉麥鄉(xiāng)黨支部書記達娃,以實際行動書寫了當代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他又在‘吹’”
“去巡邊一點都不累,我們用水壺裝上水燒開,就著餅子吃著肉,可舒服了!”達娃邊說邊比劃,一臉享受。
聽到這話,一同巡邊的人一臉“嫌棄”:“他又在‘吹’!”
雖然“吹”著舒服,但其中的艱辛只有當事人才清楚:玉麥很大,有3600多平方公里,巡邊時負重20公斤以上,一走就是五六天,腳指甲翻開是常事;不少陡坡70度以上,上去要借助綁在樹上的繩索,下去只能屁股著地一點點前挪;遇到下雨天,只能將塑料布鋪在地上就地而眠。
這種路,達娃一走就是7年。鄉(xiāng)黨支部副書記索朗杰布說:“他走這條路,比回家都多!
“吹”字當頭,背后是面對艱辛的樂觀。
。玻埃保蹦,達娃到玉麥擔任鄉(xiāng)長。送他上任的車還沒到山頂,就被厚厚的積雪堵住了前進道路,他只能徒步往鄉(xiāng)里走。到了鄉(xiāng)里看到連接玉麥村兩頭的是土路,走一趟下來鞋子褲腳全是泥巴,滿眼望去全是牛糞。想到小賣部買點吃的,卻被告知:除了打火機,所有東西都賣光了。
當時,玉麥已經(jīng)大雪封山幾個月,家家戶戶的儲備物資都快被消耗光了!耙坏酱笱┓馍,玉麥幾乎是與世隔絕!庇覃湸妩h支部書記巴桑次仁說。
“剛到玉麥,我就被老鄉(xiāng)長桑杰曲巴與其女兒守邊的事跡感動了,決心一定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边_娃說。雖然艱苦,但他這一待就是7年多,也從鄉(xiāng)長變成了書記。
看牛病,干“牛事”,贏得群眾心
因為去牧場多,達娃耳濡目染學會了給牲畜看病。這項看起來不起眼的技能,讓他在玉麥迅速打開了局面。
剛到玉麥時,剛三十出頭的他并不能贏得鄉(xiāng)民的信任。不少人嘀咕:怕不是來鍍金的吧?
。玻埃保材瓿,達娃到上級部門參加培訓回來后發(fā)現(xiàn),大雪封山致使飼草短缺,不少牲畜死亡。村民白瑪次旺家有頭牦牛孱弱不堪,一只眼睛竟然被鳥啄了吃。他趕快處理傷口,配藥給牛輸液,將牛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我從小到大一直放牛,從來沒聽說過能給牛輸液!贝迕癜蜕Uf,“達娃一下子折服了所有人!
有了信任,達娃很快熟悉了鄉(xiāng)里情況;有了群眾支持,玉麥的工作推動起來又快又好。
建設小康村時,達娃挨家挨戶走訪聊天,幾杯酒下肚,群眾摟著他的肩,和盤托出了顧慮:交給施工隊也不知道能蓋成啥樣?
達娃將所有人的需求反映給規(guī)劃部門,再把圖紙拿回村里講解。遇到大雪封山無法乘車,他就徒步進出,最頻繁時一周靠雙腳翻山3次。了解清楚后,他把所有人都帶到自家房屋將來要建的地方,描繪房屋長寬,門窗離地多高,倉庫在哪兒,群眾很快同意了拆遷!皠e的地方拆遷都要好幾個月,我們村開個會就動員起來了,連拆遷保證金都沒有動!彼骼式懿颊f,“我們都說,書記太牛了!”
在達娃任上,玉麥實現(xiàn)了飛速發(fā)展:通了路,走出大山變得越來越便捷;裝了wifi,家庭旅館和小賣部都能用微信支付;并入大電網(wǎng)后,鄉(xiāng)里徹底告別了蠟燭和油燈照明,夜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2017年,玉麥鄉(xiāng)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余元,遠超西藏平均水平。
“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達娃的足跡!庇覃溹l(xiāng)原鄉(xiāng)長卓嘎說,“鄉(xiāng)里這幾年大發(fā)展離不開他做的大量工作,我們發(fā)自心底地敬佩他!
“他是我們的‘金達’‘阿爸’”
誰家的孩子在哪兒上學,誰家的勞力在做什么掙錢……這些年,達娃對玉麥的情況了如指掌,群眾遇到困難也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
因常年在鄉(xiāng)下,不少村民教育子女力不從心。每次到縣里,達娃總會把本鄉(xiāng)上學的孩子召集起來,請他們吃飯,叮囑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學校開家長會時,有群眾干脆直接喊達娃去!八俏倚闹刑貏e棒的大哥哥!”村民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說,“在縣里上學時,他就是我們的另一個家長。”
“有事找書記,他沒有不答應的,很多家里里外外都靠他。”村民那貢說,“他就是我們的‘金達’(當家人)‘阿爸’,有他在我們很放心!
因為是“阿爸”,群眾開起玩笑來也毫不客氣。有人說:“你常年在山里跑簡直就是鐵腳板,我們家剛好缺個放牛的,你干脆到我家打工吧!”聽了這話,達娃還挺開心:“他們把我當成了一家人!
達娃說:“未來無論在什么崗位,我都會傳承好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群眾扎根邊陲,守護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保ㄍ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