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回族教師38載耕耘講臺 用“心里的雙手”找到人生坐標
從小失去雙手,從不向命運低頭,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讀完了高中,當上了村里的民辦教師,一干就是30多年,歷經(jīng)艱難,收獲了桃李滿天下。在青海省湟中縣,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叫馬復興的小學教師。
每年的教師節(jié),是馬復興最開心的日子,每到此時,他總會收到很多學生的問候短信和郵件,其中,有幾句話這樣寫的:“馬老師,您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老師。每當我遇到困難時,就想起您,讓我有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勇往直前!”
“雖然我沒能上大學,但我培養(yǎng)了一批大學生,每當想到這些,我就覺得我雖然殘疾,但生命沒有虛度。”馬復興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說。
不向命運低頭 殘疾少年用奮斗點亮青春
1959年春天,馬復興出生在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一個普通的回族農(nóng)家。剛滿4個月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動玩耍的馬復興,不幸掉進了燃燒的炕洞里。由于沒有被及時發(fā)現(xiàn),他的兩只手被燒焦了,還有后背、胸部……從此,失去了雙手。
沒有手的日子極其艱難。“我不能因為殘疾而連累家人一輩子!”在父母和姐姐們的幫助下,馬復興逐漸學會了自己穿衣、吃飯,基本做到了生活自理,有時還可以幫父母干一些家務(wù)活。
“一定要讓這孩子去上學,只有這樣他才會有出路!7歲那年,一位下鄉(xiāng)干部對馬復興父母說了一句影響他一生的話,可父母親擔心馬復興身體殘疾,會被別人的孩子歧視或受到傷害,遲遲沒有送他入學。
有一次,趁哥哥不在家時,馬復興偷偷用腳趾從他書包里夾出了語文書,然后用腳趾夾著小木棒,照著書上的字樣在地上寫了兩個最簡單的字。至今他還記得非常清楚,那兩個字是“大”字和“人”字。
從那以后,在大人們下地干活的時間里,馬復興開始練習用腳趾寫字的本領(lǐng)。先是夾小石頭寫字,后來改用小木棒。在日復一日的單調(diào)艱苦的練習中,馬復興用腳趾寫字的本領(lǐng)終于練出來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馬復興求知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終于有一天,馬復興對母親說:“媽媽,我要上學。”
“馬復興這個孩子雖然沒有雙手,但他很想上學,你看行不行?”在學校,母親央求收下馬復興?衫蠋熆戳怂谎郾阏f:“一個沒有雙手的孩子,我怎么給他教知識,他怎么寫字?”馬復興搶著對老師說:“老師,我會寫,不信我寫給你看!”他脫下鞋子,將自己平時練習的小木棒夾在腳趾間,然后在地上寫下了幾個簡單的字:大、人、日、月等。老師看了后,答應(yīng)了他們的請求。
老師在教室里專門為馬復興安排了兩張桌子,一張高、一張矮。矮桌子上擺上書本,馬復興坐在較高的桌子上,左腳壓住紙,右腳夾住筆,吃力地寫字。
冬天是馬復興最難熬的季節(jié)。用腳寫字,實在是凍得受不了,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后于心不忍,不讓他寫作業(yè)了。可馬復興想,學生不做作業(yè),怎么能夠鞏固所學到的知識?對他來說,寫字不用腳趾,就只有用殘臂了。于是,馬復興從頭練習,嘗試著用兩條殘臂來練習寫字,這比用腳趾夾筆寫字顯然要難多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會用殘臂夾著筆寫字了!再次嘗到艱辛的付出所帶來的回報,他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隨著年齡增長,馬復興的目標越來越明確,渴望有一天能夠考上大學,學到更多知識,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苦苦的期盼中終于等來了高考。馬復興和其他同學一樣興奮地跑到學校教務(wù)處報名。因為殘疾,無法報名,馬復興再三請求也沒起作用。
38載堅守講臺 改變回族孩子命運
1981年,一縷曙光照亮了馬復興的人生道路。
這年3月的一天,村支書來到地頭,把馬復興叫到身邊,鄭重地對他說:“村黨支部對你的生活非常關(guān)心,經(jīng)研究,決定安排一個適合你的工作,讓你當一名民辦教師,鄉(xiāng)親們相信,你一定會干好的!”聽到這個消息,馬復興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
面對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馬復興十分珍惜。當時他是村里唯一一個念完高中的人,在教師這個神圣的崗位上,他可以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教給孩子們,自己沒能實現(xiàn)的大學夢,在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身上可以實現(xiàn)。
就這樣,馬復興登上了講臺?墒牵驗闅埣,學生家長聽到后,不放心了,他們對馬復興能否勝任教師工作產(chǎn)生了懷疑,有些家長甚至把孩子直接領(lǐng)回了家。校長看著馬復興,什么話也沒有說,只是轉(zhuǎn)身默默地離去。
馬復興沒有灰心,他知道想贏得家長們的信任,唯一的辦法就是要把教學質(zhì)量搞上去,證明給大家看。那段日子,馬復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認真?zhèn)湔n、精心批改作業(yè),在課余時間、節(jié)假日經(jīng)常進行家訪,以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說服家長,動員輟學孩子返校。
馬復興的執(zhí)著感動了家長,幾個月后,當初輟學的孩子們陸續(xù)全部回到了校園。如今,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在全鄉(xiāng)是比較好的。
為了方便自己研究教材,馬復興特意從河灘里撿來一塊石頭,備課的時候,就把這塊石頭壓在教材上,一邊看一邊寫,時間長了,石頭被磨得油光發(fā)亮,教科書也被他翻得卷了邊。
在備好課的同時,馬復興積極向老教師請教學習,經(jīng)過不斷摸索,他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情趣。看到這種情況,校長高興地對馬復興說:“你真行!”
1989年,已經(jīng)擔任下麻爾村小學校長的馬復興大膽決定:爭取項目資金,整體搬遷學校,“要讓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1991年,新校舍落成了。但校園地面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泥濘不堪,馬復興就拖著殘臂,拿著鐵锨帶領(lǐng)師生填平坑坎,平整操場。
當時,有人不解地問馬復興:你不過是個拿幾十塊錢的民辦教師,這樣拼命工作到底圖個啥?“我一個殘疾人不圖啥,就想為大家辦點實事,想讓娃娃們能夠有一個安心的學習環(huán)境。”馬復興笑笑說。
“敬愛的馬老師,如果您允許的話,我就叫您一聲爸爸吧!我從小沒有了爸爸,是您和您的家人待我如親人,生活上照顧我,學習上教導我,改變了我的人生,爸爸呀,謝謝您和您善良的一家人!”這是考入蘭州理工大學不久、曾在馬復興家生活了3年的學生沈振軒從甘肅發(fā)來的短信。
沈振軒1歲時,父親去世,他和母親、姐姐以及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他的母親靠著在西寧賣土豆、酸奶,含辛茹苦地支撐著家庭。馬復興和愛人得知這一家人的情況后,把沈振軒姐弟倆接到自己家,如同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他們買新衣服、新書包,送他們上學。
上初中時,沈振軒和姐姐隨母親搬到西寧?伤哪赣H在西寧根本供不起高中生。為了不讓沈振軒輟學,馬復興對他的母親說:“如果您放心,就把孩子交給馬復興,我們供他上學,行嗎?”
很快,馬復興再次把沈振軒接到了家里,送他到漢東鄉(xiāng)上高中,像一家人一樣同吃同住了3年,終于使小伙子順利考進了大學。現(xiàn)在沈振軒在一家國有企業(yè)工作,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
近年來,隨著教學條件的不斷改變,多媒體教學手段也逐步進入山區(qū)課堂,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紤]到馬復興的實際情況,學校對他降低了要求,允許他可以不用多媒體教學,但馬復興卻和自己較上了勁,沒有因為自己身體殘疾而降低要求。
克服了諸多不便,利用課余時間,請教同事和家人,馬復興硬是學會了查閱資料、文件編輯等。把穩(wěn)鼠標,馬復興整整練了兩個月,摸準鍵盤,足足練了4個月。如今,馬復興不僅能夠比較熟練地操作電腦,而且能夠在多媒體教室里上課了。在馬復興的感染和帶動下,學校里掀起了積極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高潮。
“我是一個沒有手的殘疾人,但我覺得自己有手,這雙手就在我心里!37年來,靠著這心里的雙手,馬復興在緊張充實的生活中,找到人生價值的堅實坐標。他始終堅信,生命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如何去理解它。“只要努力拼搏,善待生活、善待生命,每個人的生活都應(yīng)該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