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下成了老人的家,旁邊就是馬路。
他叫呂慶林,67歲,鄭州人,在大石橋天橋下的窩棚里至少蝸居兩年了?吹秸掌,你也許想象不到,老人(自稱)有一兒一女都生活在鄭州。因患有間斷性失憶,老人與兒女已經失去聯(lián)系多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網友“劉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了呂慶林,他就開始幫助老人……
網友發(fā)來求助郵件
“無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于網絡:希望哪位好心人在網上看到此文章,如果您知道失憶老人呂慶林的兒子呂惠勇(音),女兒呂惠玲,女婿魏俊生(音),表妹李愛鳳,前妻溫素香(音)等任何一個人的聯(lián)絡方法,請轉告他們:他們的親人呂慶林——一位孤苦伶仃、貧病交加,年已67歲的失憶流浪老人,正在鄭州大石橋立交橋南端的橋洞里,望眼欲穿地盼望親人能來接自己回家!”
23日,晚報的郵箱收到一封名為《失憶老人急求助!》的郵件,發(fā)件人署名“劉醫(yī)生”。
劉醫(yī)生說,他是一名普通的鄭州人,去年12月初,看到了一篇關注流浪者的報道,流浪者們孤苦的生活狀況刺痛了他。于是,他決定做點什么!暗诙,我騎著電動車來到大石橋立交橋下,發(fā)現(xiàn)了呂慶林!睆哪翘扉_始,劉醫(yī)生就經常去看望老人,還有和老人住在一起的流浪者、58歲的魏玉中。
老呂“有一兒一女”
昨日上午,在劉醫(yī)生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呂慶林住的窩棚。里面黑糊糊的,擺放著兩張“床”。呂慶林躺在床上。
得知有人要來幫助自己,呂慶林激動地從床上坐了起來。據呂慶林說,他是1943年8月出生,戶口在小趙砦,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沒有弟兄姊妹,1969年左右開始在鄭州鐵路機務北段設備車間當鉗工。前妻叫溫素香(音),因性格不合兩人離婚,后來前妻改嫁至新密。他有一個表妹叫李愛鳳,以前在鄭棉二廠上班,現(xiàn)在已退休。和妻子離婚后,他帶著一兒一女住在表妹的房子里,是在表妹的幫助下將兒女養(yǎng)大的。
在交流的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呂慶林記憶力不太好,以前的很多事情都記得不太清了,言語表達也不是很清晰。
劉醫(yī)生說,他發(fā)現(xiàn)老人患有早老性癡呆和間斷性記憶喪失,在十幾次的交流過程中,他將呂慶林的信息進行了總結。
劉醫(yī)生說,老呂稱他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名叫呂惠勇(音),1975年生,畢業(yè)于南陽師范?茖W校。兒子娶的妻子是南陽本地人,后來呂惠勇回鄭州工作,在一所中學任教,教初中,學科不明;呂慧勇有一個兒子,即老呂的孫子。
女兒名叫呂惠玲,1973年生,女婿名叫魏俊生(音),在原鄭鐵七中教書,女兒有一男孩兒。
老人“已經流浪了10多年”
據劉醫(yī)生了解,老呂已經流浪了10多年,近兩三年住在大石橋下,與老魏成了相依為命的鄰居。
在一邊的魏玉中告訴記者,自從劉醫(yī)生第一次來看他們起,隔三差五就來給二人送熱包子或油餅,每人還有一包散花煙,并給10元、20元作為零花錢。
今年3月11日,劉醫(yī)生又到橋下看望二人,誰知這里已是面目全非。老魏的“小單間”不見了,老呂蜷縮在床上……
“當時老呂只剩下2元錢,他流著淚說‘不想活了’,回老家的老魏一去不返,行李放在老呂的床上。老呂每天買個餅,買碗湯,幾塊錢打發(fā)一天,一直熬到3月11日!眲⑨t(yī)生說。老呂說,他那幾天天天擔心老魏不回來,僅剩的兩元錢已經無法維持下去了,正在走投無路時又想起劉醫(yī)生,沒想到劉醫(yī)生真的出現(xiàn)了。
看到這位孤獨老人驚慌無助地哭泣,劉醫(yī)生非常難過,于是他下決心一定要幫助老呂找到家人。
發(fā)幾百個電子郵件尋找信息
當記者問老人想讓大家怎么幫助他時,老人只說了一句話:“我想找到兒子回家!
劉醫(yī)生說,他第一次見到老呂的時候,曾沖動地撥打了110,以為警方很容易能找到老呂的家人!20分鐘后,銘功路派出所的吳警官等人開車前來橋洞,我將老呂的情況寫給了吳警官。但后來吳警官回復說,在戶籍電腦里,沒找到老呂兒子、女兒的資料;有一個可能是老呂表妹李愛鳳的電話,打過去一直沒人接!
無奈之下,劉醫(yī)生只好求助于網絡,到目前已發(fā)了幾百個電子郵件尋找信息……
本應該是享受天倫的年紀,老人卻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如果老呂的家人看到信息,或者你知道老呂的情況或其家人的線索,哪怕是一點點線索,都請撥打晚報熱線67659999告訴我們。(李麗君 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