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北京61歲副食店將關(guān):顧客來找童年的味道 店主仍用算盤
桃楊路副食店外景。中新網(wǎng)記者 李卿 攝
中新網(wǎng)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宋宇晟)從1956年開張至今,桃楊路副食店已經(jīng)走過了61個年頭。隨著北京望壇地區(qū)棚戶改造,這家老店即將關(guān)閉。中新網(wǎng)記者20日探訪這家老副食店,不少北京市民也趕來見證老店“最后的時光”。
記者當(dāng)日來到桃楊路副食店,店門外的這條胡同就叫做桃楊路,順著這條路向西走上十幾分鐘,就是北京城的中軸線——永定門外大街。
曾經(jīng),這里是一家國營副食店,后來王老板一家將店承包了下來。
小店雖然看上去很普通,甚至還有些破舊的感覺,但從店里飄出的醬香會告訴路人,這是家有故事的小店。
小店內(nèi)景。中新網(wǎng)記者 李卿 攝
如今在這里看店的王老板是個地道的北京人。他自認(rèn)不愿意多干活,生活“夠吃夠喝得了”。
“過去我老坐店里待著,這幾天報道出來就閑不住了,不少人來問,就得跟他們介紹。原先特別低調(diào),我也不宣傳,這也不怎么掙錢,就這么看著這個店!
“要說這店里真是老北京的東西,也就是這個黃醬和芝麻醬了,這都是原味。別的東西其他超市里也有,就這兩種醬,其他的咱也不瞎跟人家說。”他告訴記者。
來問的人多了,醬賣得也尤其快。上午,四桶芝麻醬就賣完了,王老板又叫人送來一大桶黃醬、四小桶芝麻醬。
王老板在給顧客舀醬。中新網(wǎng)記者 李卿 攝
臨近中午,前來買東西的顧客開始多了起來,其中來買散裝黃醬、芝麻醬的人占絕對多數(shù)。
從桶里舀醬、上臺秤稱重、用算盤算賬,這一套動作,王老板幾乎重復(fù)了一輩子。“這個店從上世紀(jì)50年代開始就這樣子,一直也沒裝修過。秤、貨架都是那個年代留下來的東西。我學(xué)徒時就干這個,所以這多少年了我也改不了!
現(xiàn)在,王老板仍保留著用算盤算賬的習(xí)慣。中新網(wǎng)記者 李卿 攝
不少來買東西的顧客是專程趕來的。
楊女士慕名而來。她告訴記者,自己是看了此前的媒體報道,才從西四環(huán)專程趕過來買醬的。她一次就買了近十斤的黃醬。
30多歲的她不曾吃過散裝黃醬,這次來是“準(zhǔn)備給家里的老人帶回去,看看是不是他們吃過的那種味道”。
王老板還給顧客介紹起炸黃醬的心得!跋褥造匀,然后擱蔥姜,開了鍋之后用小火咕嘟著,再加水,等咕嘟出黃醬的香味了,基本就熟了。不炸醬的話你直接吃也行。這個醬不甜,是咸的,因為沒有防腐劑,就指著鹽了!
王老板和顧客交談。中新網(wǎng)記者 李卿 攝
也有人專程來拍攝。一位拿著單反相機(jī)的市民告訴記者,自己是專程來記錄老店最后時光的!袄鲜桥倪@些老建筑沒什么意思,想著是來拍拍這些老街坊的生活,再配上這老房子,就有味道了!
更多顧客還是住在附近的老街坊。
一位前來買黃醬的老人直言,多少年家里一直吃這家店的黃醬!拔覀兗页赃@個最費(fèi)了,每次吃完了就來他這買!
“這都是熟悉的東西,以后就看不到了。來這就能想起小時候的味道,這種味道感覺這幾十年間都沒變過。我記得那時候就特別喜歡看老板舀醬!绷硪晃唤址桓嬖V記者。(完)
[責(zé)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