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于4月25日逝世,不僅讓很多大陸民眾傷心落淚,也讓臺灣戲迷心中萬分不舍。梅葆玖先生的父親梅蘭芳先生沒有去過臺灣演出,所以,梅葆玖的一生尤其愿意多花精力促進兩岸京劇藝術(shù)交流,也因此結(jié)下幾段感人的兩岸情緣。
首位入門弟子來自臺灣
“今年初還在北京與老師相見,邊吃烤鴨邊聊起之后要一起錄制梅派保存影音,老師聽到這個計劃很高興,沒想到還沒付諸實踐,老師已經(jīng)離開了!蔽汉C羰敲份峋恋氖孜蝗腴T弟子,也是臺灣知名青衣、文藝獎得主。對梅葆玖的離世,她心中萬分不舍。而論起她與梅葆玖的師生情緣,故事還要從34年前說起。
1982年春天,臺灣出生、學(xué)戲多年的魏海敏在香港看了一場演出,人生從此不同。
那是改革開放后京滬兩地京劇院團第一次聯(lián)合赴港演出,梅葆玖和童芷苓帶領(lǐng)北京京劇院和上海京劇院的名角們在香港新光戲院連演了半個月。當(dāng)時魏海敏雖已是臺灣小有名氣的“全能旦角”,但還是被梅葆玖先生的表演深深震撼。“我一部不落地追了每一場戲,看呆看傻了!”她感慨地說,“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表演,太美了,這才是京劇!”那以后,她認(rèn)定志業(yè),許愿要拜梅葆玖為師。
1988年,經(jīng)香港友人引薦,魏海敏與梅葆玖相識、拜師,1991年正式到北京前門飯店舉行盛大而傳統(tǒng)的拜師典禮。那一天,梅葆玖特意播放了梅蘭芳先生談藝的錄音,這是來自海峽彼岸的魏海敏第一次聽到梅蘭芳大師講話的聲音,她喜極而泣。
自此,師徒兩人聯(lián)手為兩岸京劇藝術(shù)的交流與共同進步努力,1993年,梅葆玖在魏海敏的牽線之下,成為兩岸開放之后首位赴臺演出交流的京劇大師。這之后,梅葆玖又4次赴臺,魏海敏也頻來大陸,在推動兩岸京劇藝術(shù)交流的舞臺上,師徒兩人地位非凡。
在去年的兩會上,梅葆玖還曾在媒體上呼吁:“希望臺灣的戲迷朋友多到北京、多到大陸來看戲,我們也愿意派老師到臺灣去一起排練。兩岸一家親,兩岸一起唱京戲,那多高興啊!”
喚醒兩岸共同文化記憶
2014年8月8日,恰逢梅蘭芳先生的祭日,梅葆玖站在臺北“兩廳院”的舞臺上,對臺灣觀眾“表白”:“家父曾經(jīng)在許多地方演出,但讓他遺憾的是,一直沒有機會來臺灣演出,看看他的老朋友!薄拔掖嫠麑崿F(xiàn)心愿,臺灣還有我的開門弟子,也是一種特別的緣分!彼倪@份“表白”,讓在場的戲迷感動落淚,也讓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再次被喚醒。
梅葆玖初登寶島是在1993年。當(dāng)時,演出地點定在臺北中山堂,主題是“流派傳人”,一票難求!坝绕洌蠋熓敲诽m芳大師之子,這個身份是焦點之中的焦點,好多好多人來找他。觀眾中有各界名流,也包括當(dāng)時一直蟄居臺北的張學(xué)良先生!蔽汉C艋貞浾f。
“這場演出喚醒了許多戲迷的記憶,當(dāng)時在臺下有很多觀眾紛紛對梅葆玖致意,他們表示曾在上海、北京、青島等地看過梅蘭芳的演出!迸_灣京劇學(xué)者王安祈說,梅葆玖是梅蘭芳唯一的嫡傳弟子,長相、身形、嗓音皆與梅蘭芳相似,經(jīng)過妝扮,有如梅蘭芳再現(xiàn),令老戲迷回想起曾經(jīng)的青春盛年,也喚醒了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
伴隨著1993年的那次演出,還有一場激動人心的會面——那就是京劇名伶顧正秋與梅葆玖先生的重逢。顧正秋是梅葆玖的師姐,1948年隨劇團到臺灣演出,后因戰(zhàn)火四起無法返回大陸,留在臺北。直至1993年,顧梅兩人重逢,感慨萬分。
而今梅葆玖先生仙逝,魏海敏心中感慨萬分。“我和老師之間的師生緣,仿佛是兩岸之間在隔絕又復(fù)通之后,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血脈又接通了,是難得的、不可思議的!彼f,師父畢生的愿望之一,就是“讓京劇文化的血脈,在兩岸生生不息”。
[責(zé)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