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wǎng)7月14日上海訊 (記者 朱煉)“通過這幾天交流才發(fā)現(xiàn),我們童年時期看的卡通、玩的游戲都很相似,”臺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學生高子涵說,我們就是同文同種的一群人,我們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我們到今天才知道大家的相同之處,是因為有“隔閡”,而“隔閡”是因為缺少交流、資訊不對稱造成的。
7月14日,北京市臺聯(lián)臺胞青年夏令營在上海迎來了最后一天,臺灣青年營員進行了專題分享會,回顧本次活動的收獲與感受。在分享會上,“交流”和“兩岸資訊不對稱”不斷被提起。
“兩岸資訊有嚴重的不對稱”,臺灣輔仁大學碩士生蔣孟儒如是說。對此,臺灣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的陳昀志也深有同感,他說,兩岸接收到的資訊很不同。在13日參訪江蘇昆山兩岸青年創(chuàng)業(yè)園時,陳昀志就發(fā)出過此類疑問,大陸這邊有這么好,這么全面的創(chuàng)業(yè)基地,為什么在臺灣的學生基本沒聽說過?
因為“資訊不對稱”,所以兩岸青年間的“交流”就尤為重要。在分享會上,不少臺灣學生都表示,很感謝這次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和大陸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更了解大陸。
臺灣南華大學的吳佳臻深有感觸的說,在臺灣所接收到的資訊有限,很幸運這次來參加這個夏令營,讓自己認識了一個以前不知道的大陸。她要把這些資訊和感受帶回去傳達給家人朋友,讓他們也了解自己眼中的大陸。
臺北市大同高中的高三畢業(yè)生高翊凱也直言:“這次夏令營收獲最多的就是和大陸學生交流,兩岸青年其實沒有什么差別,大家都有著一顆希望兩岸和平、共進步的心!备唏磩P還說,這次來大陸,有聽到一些創(chuàng)業(yè)方面的講座,這讓他覺得在臺灣景氣低迷的情況下還是有一條新的活路——來大陸求學、發(fā)展,讓他有一點小小的心動。
“在大陸看到了大山大水,可以體會到蘇軾《赤壁賦》的豪邁胸襟,可以感覺世界真的很大”,來自臺灣政治大學的高于婷也感概說,臺灣的環(huán)境太小了,感覺大陸的格局會大很多,像這次的夏令營(總營)也是千人級,這在臺灣比較少見。
夏令營除了會讓臺灣學生思考這些人生“大事”,它還是一個情感紐帶。臺灣學生來到大陸,大陸高校的學生志愿者接納、陪同他們,在幾天的時間里,他們同吃同住,幾乎24小時在一起,“友情”的小火苗也自然生長。
在這次夏令營成員里,臺灣政治大學的鄢代航就細致的體會到了這一點,鄢代航說:“這趟旅途,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天夜里,大陸學生志愿者帶著我們走入巷弄里,啜飲一口北冰洋,品嘗一下新疆烤串,一行人操著略不同的口音,分享著略不同的成長過往,循著恍惚的燈火緩步向前,幾日來壯觀的山河宮殿彷佛淡入夢里。”
鄢代航說,只記得那一夜的月光特別美,臨走前約好若有朝他們來到臺灣,我們必也盡地主之誼帶他們游賞一番。鄢代航表示,很高興這趟旅途能交到這樣的朋友們,相信這樣的情誼不會中斷。
另外,北京市臺聯(lián)副會長陳子云也在分享會上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說,希望臺灣青年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擁有廣博的視野、包容的態(tài)度、審辨式思維和相互擁有的情懷,多交大陸朋友,多了解真實的大陸、感受真實的大陸。(完)
[責任編輯: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