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樓
中山先生塑像
中山先生史跡展一角
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日。在此前后,臺灣民眾紛紛通過不同方式,深情緬懷中山先生豐功偉績,表達他們對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他們細數(shù)中山先生與臺灣的深厚淵源,感念中山先生當年對臺胞的深厚感情,并冀望以中山先生為媒,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
與臺灣淵源深厚:至少來過三次
“中山先生與臺灣有著深厚淵源,對當年遭受日本殖民壓迫的臺灣同胞懷有深厚感情。”臺北“國父紀念館”前副館長曾一士說,“早在1897年,中山先生就讓陳少白來臺,推動愛國志士建立興中會臺灣分會,激勵臺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中山先生自己至少3次到過臺灣。他的各類論述有幾十次提到臺灣,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臺灣光復大業(yè)!
中山先生第一次到臺灣,曾經(jīng)在臺北西門町附近住了44天。1900年9月28日,中山先生由日本神戶搭船抵達基隆,之后住在今天長沙街近漢中街口的一處洋宅。中山先生此行是為了惠州起義,尋求日本總督的支持。他在這里成立起義指揮所,策劃指揮前方的起義行動。由于日本總督食言,軍械接濟之事落空,惠州起義宣告失敗。11月10日,中山先生乘船赴日。
1913年,孫中山發(fā)動“二次革命”失敗后,遭到通緝。當年8月5日,在日本友人的幫助下,孫中山乘船從福州馬尾抵達基隆,8月9日轉赴日本。在臺北期間,孫中山下榻在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館。據(jù)梅屋敷主人大和宗吉的弟弟藤井悟一郎回憶,中山先生著黑色西服,不多言語,隨行除有日本人保護外,臺灣總督府也派憲兵在門口警戒,似是禮貌接待,也不無監(jiān)視意味。盡管如此,中山先生還是會見了興中會老同志楊心如、當年割臺時臺灣北部抗日軍首領陳秋菊等人。這是中山先生的第二次臺灣之行。
中山先生第三次到臺灣,是在1918年6月初。中山先生由廣東汕頭取道臺北赴日本,本想和臺灣同胞見面,發(fā)表意見、宣傳主義,喚起民眾的意識,但因日本殖民政府的阻撓而未能實現(xiàn)。這次來臺,中山先生只在臺北住了一夜,次日即離開臺灣。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于北京病逝,雖然日本殖民者百般壓制,臺灣民眾還是通過各種方式舉行悼念活動。在北京,一群就讀于北京大學的臺籍愛國學生以北大臺灣同學名義,致送了一副挽聯(lián),上聯(lián)是: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下聯(lián)是: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yè),舍我輩其誰分擔。詞意悲切激揚,豪情干云萬丈,表達了臺胞對中山先生的愛戴,也說明了臺灣與大陸榮辱與共,休戚相關。
從塑像到紀念館:中山先生就在身邊
“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嗎?對了,中山博物院!痹皇拷忉屨f,“因為它是在1965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那天落成的!背鲇趯χ猩较壬某缇,臺灣很多地方有中山先生的塑像,幾乎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中山路,很多城市都有中山公園,有幾十個以中山命名的大學、中學和小學,還有不少以中山命名的樓堂館所?梢哉f,在臺灣民眾的生活中,中山先生無處不在。中山先生在臺灣的紀念場館,最著名的當算“國父紀念館”和“國父史跡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之于臺北,是一處重要的地標,是許多臺北人心靈的家園,近年也成為大陸民眾最愛光臨的場所之一。1965年11月12日,“國父紀念館”奠基,1972年5月16日落成。開館之初,“國父紀念館”主要作為陳列中山先生的革命史跡之用,并有部分展演活動,F(xiàn)在,“國父紀念館”則是島內(nèi)知名的社教文化中心,有大會堂、孫逸仙博士圖書館、中山畫廊,還有展覽室、勵學室、演講室及聯(lián)合服務中心,很多全島性的音樂、舞蹈、戲劇等活動都在這里舉行。
“國父史跡紀念館”,就是中山先生二次到臺灣時下榻的梅屋敷,雖然因為市政建設之需北移了50米,但梅屋敷基本保持了原貌及原有陳設。房間內(nèi)懸掛著中山先生當年為旅舍主人大和宗吉書寫的“博愛”兩個大字,下方則依照中山先生當年使用樣貌,擺設著方桌、坐墊、屏風,還有1910年孫中山先生在美國舊金山《少年中國晨報》辦公時曾使用過的桌椅。
以中山先生為媒:推進兩岸交流合作
“在兩岸交流中,中山先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他是兩岸同胞都景仰的偉人,所以減少了很多禁忌!痹皇空f,“兩岸的許多往來第一次都是因為研討中山思想而順利成行。”
1997年,“國父紀念館”的同仁前往北京,與大陸同行在老舍茶館聚首,面議3天,取得共識,此后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的準備,邀請包括北京中山堂、廣州中山紀念堂、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在內(nèi)的多家大陸單位前往臺北,開啟了兩岸“中山交流”的先河。
隨著兩岸關系的演進,近年來,兩岸圍繞中山思想的學術交流活動十分活躍,這對共同繼承中山精神,增進兩岸同胞的溝通和感情,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其中由廣東省和國臺辦主辦、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多屆的“中山論壇”,已然成為中山思想研究的新平臺。
實現(xiàn)國家的統(tǒng)一,是中山先生畢生的信念和追求。中山先生說,“統(tǒng)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tǒng)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tǒng)一,便要受害”,“國家一天不統(tǒng)一,就不能說革命成功”。中山先生以自己的不懈奮斗,實現(xiàn)了“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誓言。中山先生的遺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包含著對振興中華的深切期盼,也包含著對后來人的莊重托付。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說得好,衷心希望兩岸同胞和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共同努力,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共同實現(xiàn)中山先生的偉大理想,共謀民族興,共圓中國夢。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