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深受小崗村群眾愛戴的好黨員、好干部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永遠離開了我們。沈浩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他不愧是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不愧是基層干部的杰出楷模,不愧是選派干部的先進典型。我們?yōu)槭ミ@樣的好同志感到無比痛心。我們?yōu)橛羞@樣的好干部感到無比驕傲!
沈浩同志扎根基層、服務農(nóng)村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 6年前,沈浩同志放棄了省城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條件,欣然接受黨組織的安排,前往小崗村任職。 6年來,沈浩同志始終懷著一種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克服種種困難,扎根農(nóng)村,盡職盡責,辛勤耕耘。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既不能在年邁的老母身邊盡孝,也難以為心愛的妻子助力分憂,更無暇顧及年幼女兒的學習生活。選派期滿時,面對小崗村民以摁手印方式的真誠挽留,面對組織上的殷切期望,沈浩同志毅然作出了留在小崗村、繼續(xù)干下去的決定。這6年,沈浩同志為小崗、為群眾貢獻了很多,對家庭、對自己卻虧欠了很多。他這種舍小家、顧大家,扎根基層、全心投入的奉獻精神,生動展示了共產(chǎn)黨員的無私情懷,充分彰顯了對人民群眾的無私大愛。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重,立足崗位,恪盡職守,奉獻才干,努力在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沈浩同志心系百姓、一心為民的公仆精神,令人敬仰。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牢記宗旨、造福人民。 6年來,沈浩同志始終與小崗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把赤誠的心捧給群眾,把無限的愛獻給百姓。村里的“五保”戶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錢為其治療;村民家庭生活困難,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村民住房出現(xiàn)危險,他連夜冒雨動員搬遷。此情此景,小崗人民記憶猶新。沈浩同志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以模范行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生命代價詮釋了共產(chǎn)黨員的真諦所在。只有真心付出,才有衷心愛戴。 “有困難,找沈浩”、“我們能有今天,多虧了沈書記”,這些真摯而樸素的話語,就是小崗群眾對沈浩同志的最好認可和最大褒獎。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視群眾為親人;把自己當公仆,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盡心竭力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始終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沈浩同志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難能可貴。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沈浩同志敢于擔負起“中國改革第一村”的歷史重任,團結(jié)帶領(lǐng)村“兩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實際行動弘揚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推進土地流轉(zhuǎn),深化農(nóng)村各項改革,使小崗村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邁人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新階段。沈浩同志牢牢把握發(fā)展第一要務,積極探索科學發(fā)展道路,特別是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小崗后,他帶領(lǐng)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提出的新要求,制定了符合小崗實際的發(fā)展思路,形成了“四型村”的建設定位,有力促進了小崗又好又快發(fā)展。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科學發(fā)展觀,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科學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造性開展工作,努力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符合本地實際的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不斷創(chuàng)造經(jīng)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業(yè)績。
沈浩同志艱苦創(chuàng)業(yè)、勤政廉政的奮斗精神,令人欽佩。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淡泊名利、勤奮工作。 6年,2000多個日日夜夜,沈浩同志沒有節(jié)假日,不分晝夜,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為小崗村的發(fā)展殫精竭慮,為小崗人的幸福奔波操勞。沈浩同志對工作任勞任怨、不計回報,對個人卻十分苛刻、克己奉公。他生活簡樸,勤儉節(jié)約,特別能吃苦,“和農(nóng)民一個樣”。他一心為公,清正廉潔,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在沈浩同志身上,集中展示了勤勉為公的崇高境界,體現(xiàn)了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牢記“兩個務必”,保持優(yōu)良傳統(tǒng),埋頭苦干,扎實工作;就要像他那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氣。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沈浩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在短暫人生中,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對事業(yè)的無私奉獻,為我們書寫了一部生動教材,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他的可貴精神和高尚風范,像一座巍峨的豐碑,將永遠矗立在人民心中,激勵著江淮兒女銳意開拓、不斷前進。 (該文為《紅手印的褒獎——沈浩與小崗的故事》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