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近來成為公眾批評的目標。先是該行宣布向董事會主席菲利普·漢普頓和首席執(zhí)行官斯蒂芬·赫斯特發(fā)放近百萬英鎊的年終分紅,導致輿論嘩然。在巨大的壓力下,兩位高管先后被迫宣布放棄巨額獎金。緊接著,該行前任首席執(zhí)行官弗雷德·古德溫又被內閣剝奪了貴族爵士封號,在過了8年貴族癮后,重歸平民身份。
兩位高管被迫放棄巨額財富,一位前高管被剝奪了貴族爵位,皇家蘇格蘭銀行成為輿論眾矢之的,絕非偶然。2004年,經(jīng)政府提名、女王批準,古德溫因對銀行業(yè)的“出色服務”被封為爵士。在任皇家蘇格蘭銀行首席執(zhí)行官8年期間,古德溫盲目擴張、獨斷專行,其中最大的敗筆,是在金融危機前夜的2007年股價最高峰時,以天價并購荷蘭銀行,令皇家蘇格蘭銀行元氣大傷,陷入滅頂之災。
為了保住“大到不能倒”的皇家蘇格蘭銀行,保住民眾對銀行業(yè)可憐的信心,英國政府不得不給它注資。最終,英國納稅人總共拿出450億英鎊救助資金,將該行收歸國有,皇家蘇格蘭銀行才免于倒閉的災難性后果。
在英國民眾眼中,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管理層的瀆職應為皇家蘇格蘭銀行的失敗負責,而銀行業(yè)的危機則是造成英國陷入二戰(zhàn)以來最嚴重的經(jīng)濟衰退的重要誘因。至今,英國民眾仍然沒有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由納稅人掏錢救下、目前繼續(xù)虧損的銀行,其高管卻依然爵祿高登、分紅百萬,怎能不觸犯眾怒?
古德溫被褫奪貴族爵位的新聞,迅速占據(jù)了英國媒體的頭條位置。執(zhí)政黨、反對黨都稱是正確決策,大報小報都認為“大快人心”。但也有商界人士認為,古德溫不過是個“替罪羊”。
圍繞皇家蘇格蘭銀行高管被剝奪獎金和被剝奪爵位的連續(xù)劇,提出了英國乃至西方民眾心中久已存在的問題:究竟誰該對眼下這場戰(zhàn)后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jīng)濟衰退負責?古德溫之流當然難辭其咎。然而,當銀行家們無視風險、胡作非為時,政府的監(jiān)管者在做什么?因此也有媒體認為,政府剝奪古德溫爵位,施加壓力反對銀行高管拿巨額獎金,在安撫民心的同時,其實不乏轉移視線、逃避責任之意。(李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