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人成地址在线观看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館總館長:“愧對”排隊族 提供更人性化服務

        2010年07月20日 09:37 來源: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5月29日,游客在觀看上海世博園臺灣館的“鎮(zhèn)館之寶”——玉山玫瑰石。  中新社發(fā) 沈春琛 攝

          日接待能力維持在4000人左右的臺灣館是上海世博園內最具人氣的展館之一。這其中的奧妙與其所提供的人性化精致服務不無關系。

          上海世博會臺灣館總館長葉明水近日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于在展館外冒著酷暑排隊等候參觀的游客感到很“愧疚”,今后館方將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把每一位游客都當作貴賓,讓他們獲得最佳的參觀體驗。 

         

          對游客冒酷暑等候參觀很“愧疚”

          葉明水解釋說,由于展館面積所限,臺灣館如若單純追求游客參觀的數(shù)量,游客的體驗效果很可能會打折,“那些走馬觀花的參觀,蠻可惜的”。

          作為世博園內少數(shù)需要憑預約券才能排隊參觀的熱門場館,臺灣館每天在上午9點半和下午4點半發(fā)放預約券,以期對游客做到相對公平。

          談到館外頂著烈日排隊等候參觀的游客,葉明水用“愧疚”一詞來形容他的心情,他并表示將用最人性化的服務來款待每一位參觀者。

          臺灣館每次只接待40名游客,因而每天工作人員需接待100至110批次游客。相應地,游客的參觀體驗也很好。葉明水表示,臺灣館應該是世博園內唯一讓每一位游客都聽見解說的展館!拔覀円蠊ぷ魅藛T把每一位游客都當成貴賓,把每一天都當作第一天!

          擬增“兩岸和平”祈福語

          在工作人員保持熱情服務的同時,館方還根據(jù)游客反饋,對館內的互動設施進行了微調。葉明水透露說,臺灣館正考慮在“點燈祈!杯h(huán)節(jié)增加“兩岸和平”祈福語。

          據(jù)介紹,截至目前,“點燈祈!眱x式中最受歡迎的3句祈福語分別是“幸福美滿”、“闔家歡樂”,“美夢成真”;對于游客選用最少的“風調雨順”和“環(huán)游世界”,已被撤換,而新增的兩句祈福語是“金榜題名”和“永續(xù)發(fā)展”,以切合目前兩岸的高考主題和環(huán)保理念。

          這一微調以來,“金榜題名”很受趁暑期參觀世博會的學生家長們青睞。

          逛館“切磋交流”也當“敲章族”

          “館際交流”目前是世博園內的一道獨特風景。作為臺灣館總館長,葉明水參觀展館的主要目的是“切磋交流”,學習借鑒兄弟展館在運營、服務等方面的長處。另外,興之所至,他也會當一回“敲章族”。

          已經(jīng)參觀過很多展館的葉明水介紹起來滔滔不絕,如數(shù)家珍。談及自己的“觀博印象”時,他表示各個展館都有自身的鮮明特色,如阿聯(lián)酋國家館的多媒體表現(xiàn)方式讓他印象深刻。自稱“很喜歡”《孫子兵法》的葉明水,對山東館的評價頗高,認為該館“和而不同”,將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技術很好地融合統(tǒng)一。

          “上海世博,來了就有收獲”

          對于上海世博會這一獨特平臺在兩岸交往中起到的作用,葉明水表示,世博會最大的意義就是它的教育意義,臺灣同胞“來了就有收獲”。

          由臺北世貿中心負責運營的臺灣館,在世博會期間也擔當起了兩岸經(jīng)貿接洽的重任。葉明水介紹說,目前,館方已接待了百余家有潛力入島投資、采購意向的大陸大型企業(yè),其中不乏普通民眾耳熟能詳?shù)闹放啤?/P>

          在采訪即將結束之時,葉明水向大陸游客發(fā)出熱情邀請,“歡迎大陸朋友參觀臺灣館,更歡迎到臺灣實地體會!” (朱鵬英)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