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品園宿舍區(qū)的一間寢室里,一件印著四個水墨掌印和“I LOVE 品園”的白色T恤掛在門背后。T恤的主人,來自臺灣宜蘭的徐華陽正和來自深圳、湖北、河南的舍友,為人生中第一場大學期末考試磨拳擦掌。
“90后”徐華陽去年9月進入人大法學系,正式開啟四年大學生活。他的“登陸”選擇,曾被一些朋友質疑,“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大陸比臺灣更多元,能碰撞出更多東西!彼臎Q定,得到了在臺灣高校教書的父母的支持。
徐華陽是幸運的。近年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為臺生“登陸”求學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這一群體也越來越受關注。2010年9月,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宣布承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后,臺生赴陸求學持續(xù)增長。也是那年開始,臺灣高中畢業(yè)生學測成績頂標(考分排名全臺前12%),即可免試向大陸123所大學申請入學。2011年,免試條件進一步放寬,排名全臺學測前25%的學生,有機會進入205所大陸高校就讀。
去年6月,在臺灣剛服完兵役的他開始在北京和天津兩地穿梭,參加了8所高校的面試,全部被錄取,“像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我都可以進,但因為人大的法學專業(yè)比較強,所以我最后選擇了人大”。
徐華陽向記者展示了幾本自制的入學申請書,精致的封面、附有生活照的35頁簡介,全面呈現(xiàn)了他20余年的人生軌跡。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