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香港中通社報道,臺灣歷史博物館有4000多片保存了60年的殷商甲骨殘片,一直塵封館內,沒有做進一步的學術研究。幾年前北京的中國社科院表達希望與臺灣史博館合作研究,館方才驚覺這批史料的重要性。今年8月底,他們將這批甲骨殘片出借給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希望找到更多3000多年前的商朝史料。
甲骨文是現(xiàn)存最早的系統(tǒng)漢字。河南安陽殷墟的商代甲骨在1880年間陸續(xù)發(fā)現(xiàn)之后,目前存世約有15萬件,除了這批未曾開封的甲骨之外,幾乎都被完整研究過。臺灣“中研院”收藏了2.5萬多片,是全世界收藏甲骨文最多的單一館藏單位。
“中研院”的這些甲骨是在1928年至1937年間在河南安陽殷墟考古所得。當時的河南省政府也在1929至1930年兩度派人赴殷墟挖掘,挖出3000多片甲骨,典藏河南省博物館。1949年這批甲骨輾轉遷臺,成為臺灣史博館典藏品。
后來臺“中央圖書館”移撥700多片甲骨文到史博館,目前史博館典藏有約4000片有字甲骨。礙于經(jīng)費與人力不足,這些甲骨一直藏于庫房。
據(jù)悉,臺“中央研究院”接手后,將建立甲骨文數(shù)碼化數(shù)據(jù)庫,制作照片、拓片、摹本、出版研究專書,并舉辦專題展覽。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